满江红古诗赏析

2022-10-07 07: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满江红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满江红,古诗,赏析

满江红古诗赏析

满江红古诗赏析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胜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想念字,空盈幅,想念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傍晚,栏杆曲。

辛弃疾创作了很多的抚时感事的爱国主义词章,以词风豪放雄大著称于世,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在这些“作妩媚语”的著作中,也不乏优异华章,这篇《满江红》就属这类著作。 这是一首写离人苦楚的词。

开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求,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效果。“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遭到碰击,“碎”是“敲”的成果。也便是说,主人公原本就由于与情人离别而忧虑的心绪,被风摇摆翠竹的声响搅得愈加烦乱了。“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环境的静谧,也描绘出主人公在情人走后形只影单,独守空房,穷极无聊的情形。“满眼不胜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暮春三月,已是落花时节,“不胜”似是伤春,实际上仍是思人,言怀念之极,无法忍受;“已觉千山绿”,是说在忧虑苦闷中爬山楼房,不知不觉中发现雨后春笋现已“绿”了。这两句承上启下,烘托气氛。闺中人因怀念外出人而无精打彩的情形记忆犹新。“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怀念情人,不能碰头,所以重复把他的'来信阅览,在人们的日常日子中是常常有的,词人把这种日子现象直接用文言写入词中,读来格外亲热。苏轼有一首《沁园春》,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料到伊行,不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这是说写信人估量收信人会“不时开看”辛词则直接写收信人把不知读了多少遍的信“从头读”两位词人描绘的视点不同,但意境相,或者是两位大师的思路共通,不约而同;或者是稼轩受东坡的影响。

1 / 2




下片持续写想念之苦。“想念字,空盈幅;想念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阅览远方来信,表达想念之情的字“盈幅”,也便是现在白话说,“写满了纸”但人却不能碰头,那别离的苦楚依旧不得摆脱,终至是满把泪水,湿透罗襟。用“足”字阐明离恨连绵无期,用“掬”夸大地描述泪水之多,皆是逼真之笔。以上几句竭力烘托情人不能碰头的苦楚。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芳草”句很简单使人想起苏轼的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是说异地异乡的“芳草”,并不能使“行客”迷路忘返,弦外之音说他终究是要归来的;后句说柳树的枝条阻止了视野(因而闺中人极目远望也无法看到自己的情人);这就形象地写出她期望行人归来,望穿秋水的情形。“最苦是、立尽傍晚月,栏杆曲。”结束二句夸大地说由于天天比及月下傍晚,倚着栏杆翘首以望,致使把栏杆也压弯了,这当然让人“最苦”的。结束与上片“倚楼人独”相照顾,照顾标题,写尽离愁。

这篇表达离情别绪而陷于苦闷的词作,无疑是南宋社会动乱中现实日子的反映。祖国南北割裂,很多家庭离散,备受亲人伤离的苦楚。辛弃疾自己也远离故土,对这种现象也深入了解,颇有体会,因而在他笔下才呈现了这样表达儿女之情,表达离人苦楚的词章。无须牵强附会、断章取义地去寻觅什么政治寄予,只就实在生动地反映社会日子来说,也应充沛认识到它的文学价值。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90c93b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c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