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的“富二代”与“穷二代”

2022-12-18 08:2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中的“富二代”与“穷二代”》,欢迎阅读!
二代,大学生

大学生中的“富二代”与“穷二代”

徐鑫森

(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安徽 安庆,246011

摘要:当代中国仍处于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富二代”与“穷二代”群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大学生作为典型代表,分析 “富二代”与“穷二代”大学生的差异性,然后分析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改善现状提出对策。

关键词:富二代;穷二代;大学生

“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20071210日的一期《鲁豫有约》节目。其对“富二代”的定义是:80年代出生的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子女,继承过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富二代”群体的典型代表就是在校大学生和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一代”,开宝马,住洋房,相比之下,“穷二代”大学生则面临巨大生存压力,被描述为“房奴”“北漂族”

一、“富二代”与“穷二代”大学生的差异性

1心理的差异性。“富二代”大学生表现出 “仇穷”心理,即一种处在社会上层之后俯视众生的优越感,并由优越感而衍生出对穷人的鄙视和不屑;同时也会害怕穷人夺走他们的财富。

而“穷二代”大学生存在着“仇富”心理。他们出身于农村贫困家庭,凭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了大学,可是对人生命运却倍加忧虑。他们痛恨那些成绩比自己差却有一份好工作的“富二代”,自己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最多也只能在大城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他们凭什么不用奋斗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2、生活的差异性。“富二代”大学生继承了父母亿万的家产,他们过着奢侈浪费的纨绔子弟生活,开豪车住别墅,恃财傲物,张扬跋扈,放纵于声色犬马。轰动全国的浙江“富二代”大学生胡斌“闹市飙车案”就是明证。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而深刻的民愤,是在于事发后肇事者对人命的漠视,对法律的轻蔑。当然,也有部分“富二代”大学生心怀远大志向,非常珍惜父母打拼所积累的家业,他们通过勤奋学习成为了社会精英。比如江南最大的私家园林静思园的总经理陈天红,长城电器集团执行总裁叶凡等。

“穷二代”大学生在生活上则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们很贫困,连学费生活费都要靠学校资助,根本不可能买名牌衣服或参加生日派对;另一方面,们非常羡慕有钱人,渴望成为“富二代”的一员。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让他们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2009331日,新疆沙湾县在乌鲁木齐读大二的农民儿子、18岁的木拉提江(化名)自导自演绑架案,欲敲诈父母20万元被抓。木拉提江是农民的儿子,他的父母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供他上大学,他不但不感恩,却在假期利用父母给的钱四处游玩,直至用十分拙劣的手段敲诈父母,触犯了刑律。这起案件典型地反应了“穷二代”大学生渴望富裕生活的矛盾心理。

3、就业的差异性。“富二代”和“穷二代”都是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



作者简介:徐鑫森(1989—),男,安徽合肥人,安庆师范学院青少年成长与发展援助中心见习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学


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1]

“富二代”大学生出生在富裕家庭,依靠父母的荫蔽而获得优越地位,大学一毕业就能继承事业和财产,进入社会中上层。相比之下, “穷二代”却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四处奔波,所得的工资收入仅仅够维持生活。虽然仅有少数精英获取成功,但顶多成为中产阶层;而那些能力一般的“穷二代”,大部分只能做些辛苦的体力活,工资不高,居无定所,成为“房奴”或“北漂族”

二、“富二代”与“穷二代”大学生形成的原因

同样是大学生,在同样的大学里接受同样的高等教育,为什么“富二代”“穷二代”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性呢?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具体阐述。

1、中国社会仍然处于社会转型期

中国社会转型始于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实现中国富裕,邓小平提出 “先富论”,这就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于是部分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充分把握改革开放政策契机的个体私营者,凭借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积攒了丰厚的财富,成为社会中“先富起来”的群体。这部分人被称之为中国的“富一代”。他们的子女长大继承财富,也就成为了“富二代”。可以说,处于急剧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为“富一代”的形成以及“富二代”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2]

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富一代”群体毕竟只是少数。那些普通工人和农民在“允许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下,由于缺乏知识、技术,必然会演变为贫困群体。他们的子女长大后也就成为“穷二代”“穷二代”即使通过努力奋斗考上了大学,在就业、创业时也会有很多有形和无形的困难。

2、二者获得社会地位的个人条件不同

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个人条件主要包括先赋条件、自获条件[3] 第一、先赋条件不同。“富二代”和“穷二代”大学生在家庭、亲属关系、占有的社会资源等方面差距太大,这必将影响到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待遇。

第二、自获条件不同。“富二代”大学生乐观自信,擅长人际交往,热衷于集体活动,在大学里通常担任班干、学生会和社团负责人。而“穷二代”大学生与之相比,则相对封闭,通常表现得默默无闻,只有在少数一些小型组织,“老乡会”“棋艺协会”等等才能时常看到“穷二代”的身影。

3、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之间的相互转换

布迪厄把资本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经济资本(财产)、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主要表现为社会头衔)和文化资本(尤其是教育学历)[4]。布迪厄认为三种资本可以互相转换。举例来说,“富一代”可以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为子女走进大学谋求捷径,为子女在就业中获取高薪水高福利的岗位。

全能性资本过多地垄断、操控社会资源,必然会限制、剥夺社会中下层对社会资源的分享,由此造成 “赢家通吃”或者“贫家通贫”,从而形成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马太效应。全能性资本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富二代”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穷二代”[5]

三、正确对待“富二代”与“穷二代”大学生的相关建议

1、做好“富二代”大学生的财富传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92d6c76137ee06eff9189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