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木耳的散文随笔

2022-12-28 21:3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采木耳的散文随笔》,欢迎阅读!
散文随笔,木耳

采木耳的散文随笔

采木耳的散文随笔

提到采字,我总会想起甲骨文,它极像用手指尖从树木上轻轻采摘东西。采山,我最采木耳,它晒干后不仅能长期保存食用,卖钱价格也不菲。

木耳并非树木的耳朵,而是树木在生命暮年即将消失之际催生出的一种食用菌。采野生的木耳必须得后,木耳有个特性,它冷冷热热长菌丝,干干湿湿才长子实体。找木耳也有窍门,不能毫无目标地在密林中乱走,那样只能徒耗时间与体力,你得爱长木耳的榛柴丛和柞木岗。在这种地方,那些被风刮折的柞树和枯死的老榛柴,它们在化成泥土之前会竭力将体内蕴藏的美味奉献出来,变成一朵朵一串串又黑又亮的木耳。

雨后采山并非浪漫好玩。湿润的草丛中会涌出成群的蚊虫,你得戴上蚊帽或擦些防蚊油,不然会被蚊子小咬叮咬得满脸红肿,采木耳时眼睛也不能光盯着那些让人兴奋的东西,你得防备可能随时出现在脚下的蛇和吊在榛柴棵子里的野蜂窝,如果你不小心碰到圆溜溜的野蜂巢,野蜂便会如临大敌地倾巢而出,向你发动穷追不舍的攻击。

夏秋的`小兴安岭,林深树密,采木耳又都在雨雾天气,长时间低头东寻西找极易转向,为防止迷山需跟随有经验的向导,才会避免迷山的危险。采木耳手中离不开木棍,可拨荆棘探路,亦用来打草惊蛇,木耳味美却也并非可轻易所获啊。有时你走了很久,正为久寻未果而着急,蓦然回首,却在一片灌木丛中发现它们的身影。弯腰钻过去,它们像听到你的到来的脚步声,挤挤挨挨聚在一起,竖着一片片薄薄的耳朵,战战兢兢地匍匐在朽木上。此时你望着它们,会横生许多联想:哦,万物有耳,万物有灵,朽木亦如此。

据说由于地域不同,木耳也有不同的称谓,并且都非常贴切形象。它似飞蛾蝴蝶款款欲飞状,故又名木蛾;它的味道如鸡肉鲜美,故又名“树鸡”或“木鸡”;它重叠蔟生,宛若片片浮云,故又有云耳之称;久负盛名的“木耳之乡”——湖北房县的黑木耳“形似燕,状如


飞”,故又有“燕耳”之美称。

天然的野生木耳一直被人视为山珍,价格也高出栽培木耳的数十倍。一场大雨过后,木耳们茁壮而起,焕发出神奇与生机,但若想得到这些木头上开出的“黑色花朵”,采山人需付出艰辛与汗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fae3ee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