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理论

2022-05-05 06: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职业选择理论》,欢迎阅读!
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研究概述

人格类型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and首次从个体特质维度出发提出了职业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格是遗传因素、兴趣能力与社会活动互相作用的产物,本身并无优劣之分,职业选择取决于人格与职业的相互作用,而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个体能够在与其人格类型相吻合的职业环境下工作。

社会学理论:戈萨德认为影响职业选择有八大因素,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指社会经济阶层因素、性别因素、种族因素、身体因素、智力水平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个体职业选择的首要的、决定性因素;第二层次指教育因素、职业知识和职业指导因素、就业可能因素,它们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这种观点主张个性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必须取得平衡,使择业既符合人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操作可行性。

配置论:达海姆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社会配置的过程,尽管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是主要因素,人不能任意选择职业,要受到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限制,择业者只能在有限的选择范围内按照个人的择业标准(如特长、爱好、价值观等)作出决定,个人的职业选择必须服从社会的配置,外部条件及其影响处于职业选择的中心位置。该理论带有较多的计划经济色彩。 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职业指导家金兹伯格1951和萨伯1957发展理论从个人的人生发展高度来认识和研究职业选择行为,认为个体在童年时就孕育了职业选择的萌芽,产生了就业意识和就业要求的雏形。之后由于年龄、资历和教育等因素的改变,个体的职业心理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需要理论:该理论主要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罗恩(1956)提出。他认为早期经验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较大,一个人早期所接触到的教育方式,会影响他之后所追求的职业类型及在所选择职业领域中可能到达的水平。 国内关于职业选择

黄敬宝的《自身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实证分析》采用实证数据分析比对了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结果的影响关系,得出结论:大学生自身因索对于职业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就业意愿、就业行为、综合素质三个项目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成败,因此大学生想要成功就业就必须在综合索质的提高、就业预期的调适、就业行动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王艳丽研究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后,得出结论:大学生职业选择时,比较看重个人发展的机会和行业的发展前景,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职业选择希望学以致用或接近所学,更倾向于选择舒适轻松的工作氛围,认为知识能力和交往技能有助于职业选择的成功。

方俐洛、凌文栓等人探讨了不同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环境对人的职业选择以及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苟军平在他撰写的《当今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中指出市场需要从业者所具备的较高的基本素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是当代大学生不完全具备的,这种供需的错位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对大学生职业选择会产生影响的因素:诸如个体因素、环境因素、薪酬因素、个人教育文化因素、择业者特点与职业的匹配关系的认识因素等的影响。2010年钱华的《高校本科生择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数据比对得出:学业成绩对学生就业影响大,学生在应聘时经常需要凭借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成绩得到用人单位的初面资格;学生的户籍因素对职业选择影响大,农村学生去热门行业工作的几率小,出境读研的概率 为零。 职业选择的重要性

曾经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较之其他社会群体,拥有更高的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宝贵人才资源,同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优越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深入而逐渐衰退。高校毕业生急剧猛增的同时,待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百万青年大军,如果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在社会上晃来晃去,是十分严重和危险的,成为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关乎着国家社稷安危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国家大事。这已不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 高等教育作为家庭的一项主要投资,是需要回报的,但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方面是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自身认识不清,定位不明,择业迷茫,加之社会传统价值理念的影响,生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干扰,影响了他们对梦想的追逐,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期望。我们谈的职业选择就是指大学毕业生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奋斗、成长的生存空间的过程,就是他们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走向成功的不懈追求的过程。

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按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做衡量尺度,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划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我国无疑已经由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就业已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僧多粥少,供大于求,为争夺更多更好的职业机会,高校之间、高校毕业生之间展开激烈竞争。此时我国大学生职业选择表现为五个特点:

影响当前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关键指数经济收入和待遇条件。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标准体现出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fcc4fc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