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昭昭的典故出处

2023-04-03 19:3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地昭昭的典故出处》,欢迎阅读!
昭昭,典故,出处,天地

天地昭昭的典故出处

天地昭昭,万物育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象征意义的词语。如果我们深入探究这个词语的出处,就会发现它有着许多著名文化典故,下面就让我们步步为营,一起探究这些典故吧。 1.《尚书》《诗经》中的“天地昭昭” “天地昭昭,万物育焉”,这一经典语句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是《尚书》和《诗经》。在《尚书》中,《大禹谟》一章中写着:“神明之德,托于时序。昭昭日明,照临万国。”在《诗经》中,《小雅》篇《草蟲》中更是有“天地有正,万物有终”、“天地有大美,不与常仁”等著名诗句。 2.战国时期的“天地昭昭” 在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也有过“天地昭昭”这个词汇的使用。书中一段记载着晋国国君问问义之后,对他说:“天地昭昭,皆有精神。故曰君子有六德:文、信、礼、义、治、才。” 3.元代的“天地昭昭” “天地昭昭”的另一个出处是元朝王祯的《容斋随笔》。书中写道:“天地昭昭,东西南北,咫尺可得,至于反照,人目所识,皆有情感。” 4.《庄子》中的“天地昭昭” 除了上述文献外,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庄子也曾提到过“天地昭昭”这个词汇。在他的《南华经》中,有一篇名为《天下》的章节,其中写着:“天地昭昭,万物生焉。” 总之,“天地昭昭”这个词语源远流长,传承至今,被广泛引用和借鉴。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地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天下为公”的信仰。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场合下,它都会被用来表达各种主题,传递深刻的思想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003489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