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1)

2022-05-03 02:3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1)》,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小学生,案例,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增强自信心

什么叫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 inferioritycomplex) 指自我评价偏低。按照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 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 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 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 理不当有关。按照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6-11 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 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

自卑情结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人对“优越 性”的渴望是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是肇端于在幼年时的无能。 儿童 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 力。 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 程,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 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 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 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 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 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 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 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 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

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学生基本情况:

去年,我新接的班中有一位令人头疼的学生小刚,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 无可奈何的


摇摇头:“这个同学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 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上课时常与同学讲小声话,作业是经常不做,劳动 时“胜利大逃亡,”教育处分毫不奏效,久而久之,老师们见了他绕道而行,都觉 得他是无可救药。

心理问题与根源:自尊自卑。

矛盾交织大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 理解。但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自尊心 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可是他们又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冷嘲热讽, 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经过观察,我发现小刚同学比较内向,平时除了上课 讲讲小声话下课时倒不多言语,但谁触犯了他脾气将是很暴躁的。通过询问其 他的同学,我才知道他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 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 每次发到考卷后,便坐立不安,下课后,故意磨磨蹭蹭晚回家,平时与大家的 触也越来越少,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其他同 学,担心和他们接触而受到伤害。他用自尊营造可怜的保护层,躲藏在痛苦之 中。

逆反心理,容易偏激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 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喜欢索 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小刚的生 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 讽刺。因此,他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惹不 起,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他进行教育,他会不理 不睬,一副你能奈我其何的模样。其结果往往是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自然 减弱。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是不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对周 的事物总是持无所谓的态度。

意志薄弱,不愿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在为 此付出努力。但是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反复产生某方面的问题。这部分学 生的弱点在于自身的惰性,


经不得外界的压力。像小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 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 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 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 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 之任之了。

矫治对策: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 不可救药的。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运 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 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各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 掌握技巧,寻找根源。

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心 理辅导的理念、技术。聆听是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首要基本技术。导致学生产 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多种多样、不尽相同的,有智力的、非智力的因素,有主 观的、客观的因素。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因而聆听就 显得非常重要。“出租你的耳朵,学生说,教师听”是老师与学生心理的桥梁,在 此过程中,对于小刚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 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 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 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 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2. 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289853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