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4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精品

2022-05-25 01:5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24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精品》,欢迎阅读!
节气,含义,精品,什么,最新

24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4日、55日、87日和11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21日和1222日。 夏至雨连连,冬至雪纷纷。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20日和9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另有清淡明智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5日左右为芒种。 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7日、723日和8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22日,大雪则在12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36038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