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读后感

2022-08-24 01:04: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向海洋》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走向,海洋

人类与海洋---------《走向海洋》演讲

你知道中国大的领土有多大吗?我想, 你一定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谁不知道。这你就错了,中国的领土除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走向海洋》从整个历史的、文化的、天下的角度,诠释人类的发展跟海洋的密切关系,条理清晰,精辟而意境深远。好像让人清晰看到历史的车轮是怎样向前极重而缓慢的转动的。

读了这本赞美海洋的书,我对蓝色的海洋充满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降生于海洋。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海洋里有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有80%的生物资源;有下90%的淡水资源——南极、北极冰山;70%的石油和自然气资源,现在已知的可开采储就有3000亿吨。 早期中国的海上实力很强, 3000年前就到过墨西哥,从秦始皇东巡,到徐福东渡,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再到鼎盛时期明代初期近万吨级的巨船郑和下西洋……到了明朝后期,却实行了禁海锁国,直到清朝时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才稍稍注重海防,中日甲午战争中落得个全军尽没,清朝也被帝国主义国家蚕食得支离破碎。它们让我感到心酸,也感到屈辱

历史的车轮终于缓慢地滚动到了新中国,我们不但改掉了禁海锁国,也努力地发展海军,还独自研发了威力无比的核潜艇,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今天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更是中华民族海洋崛起的划时代象征。当然那些中国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一个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难以忘怀。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需要我们去细细体味,未来的路上,民族的振兴与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也为了这拥有12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中华大国能在未来越发繁荣茂盛,充实使用海里的资源吧,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吧!


提起海洋,我以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经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蕴含的丰富资源,令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种;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能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帮助。

就拿海底富饶的油气田来说吧,英国原本是一个石油贫乏国,可是在1980年,英国从海底获得石油161万桶,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再者,长期以来,外界一贯称中国为贫油国,因为中国海洋根本不具备储油条件。然而,中国人民不甘心这样一个大国竟会是贫油国,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南海、东海和北海都蕴含着丰富的油气田。随着科技的飞跃,进入21世纪,中国海上钻井事业已向深海发展。中国与日本钓鱼岛争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也有很重要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能源,因为在那片海底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油气田。

你看,就凭石油怎么不能说海洋不是一个聚宝盆呢?此外海洋中还有天然气、可燃冰……海洋里的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解决了一系列世界能源危机。

目前,由于世界人口众多,陆地上食物快匮乏了,而海洋,此时成了我们的大粮仓。例如南极磷虾,每年产量将1亿吨,只需捕捞几百万吨,就大大超出了当今世界上的海产品产量总和。海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食物资源,可供人类今后的开发和利用。

掩卷沉思,庞大的数字,令我大开眼界,不过,海洋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但因为再生周期太长,所以无序开发的话,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人类再像对待陆地那样,对海洋造成伤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人类还能到那里寻找资源?月球?火星?且不说现在还未有如此高明的科学技术,即便有了居住在太空星球上的条件,那人类的劣根性不消除,搬家早晚还是必然的。看,如今,人类又开始了对海洋的破坏:围海造田、将有毒物排入海洋……种种劣迹,让人扼腕叹息!我想向人类大声疾呼:善待海洋、有序开发,让这个聚宝盆长远地为人类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50e5db33d4b14e852468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