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简介

2023-04-05 10:0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胡曲简介》,欢迎阅读!
二胡曲,简介

赛马简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赛马》是根据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音乐创作而成。乐曲将蒙古风格的音阶和节奏同汉族音乐中常用的装饰音巧妙地结合使用,使乐曲即有欢快奔腾的场景,又有抒情般的歌唱景象。同时,拨奏和连奏的技巧运用,使乐曲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二泉映月简介: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pp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听松简介:

《听松》是民间艺人阿炳原创的一首著名的传统二胡曲,阿炳本人这样解释:“南宋时期,金兀术为岳飞所败,趴在无锡惠泉山下的听松石上,俯听宋朝追兵的声音,故名《听松》



乐曲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



在二胡曲中,《听松》是独树一帜的珍品。杨荫浏先生在为《阿炳曲集》写的乐曲中说明:《听松》可能也是阿炳自己的作品”。据《阿炳传略》说,人们听到阿炳演奏此曲的时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及演奏形式。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简介:

《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取材于新疆塔吉克民族的音乐素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纵情高歌”展现了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牧民们骑在马上弹琴高歌的情景;“热烈欢舞”充分发挥了复杂多变敏捷灵活的技巧,表现了塔吉克人民欢腾的舞蹈的场面。

二胡独奏曲《光明行》由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表现了宏大的气势,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

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

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习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军鼓似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

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如歌。先在G调上用内弦演奏出现,而在D大调上重复主题时,则移至外弦演奏,这样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乐曲由一种内在的、被抑制的热情,发展为更加开朗和富于自信心的新的音乐形象。

第三段将 2 32 1 2 3 1这一富有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模进、移调,作不断呈现。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尾声中,利用颤弓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且加以扩展;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江河水简介:

江河水,东北民间乐曲,扬琴伴奏:丁言仪。

《江河水》是主要流传于辽宁南部的一首民间乐曲。它原是一个声乐曲牌,是用来唱的,早在元、明时期的南北曲中就已出现,在昆曲和京剧中也演唱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整理改编成双管独奏曲,六十年代被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广为流传。

《江河水》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音乐特色。传说在旧社会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被官府抓去服劳役,不幸客死异乡。妻子闻讯来到送别丈夫的江边,面对江水追思夫妻恩爱的往事,不禁号啕痛哭,无比悲愤。 良宵简介: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刘天华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5aeae84afe04a1b071de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