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民风民俗

2023-04-04 13:25: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彝族的民风民俗》,欢迎阅读!
彝族,民风民俗

彝族的民风民俗

1彝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 2、彝族的婚礼,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不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3、背新娘,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4、泼水接亲,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 扩展资料: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人口有6572173人。



1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彝族聚居地带群山食立,河流纵横。高山深谷中散布着许多湖泊和平(盆地)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受到广大彝族人民的接受和拥护。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6种方言。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至今使用。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药学等许多著作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彝族还有自己的历法。

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彝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营牧业。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91aa19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