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妙处

2022-04-27 00:1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朗读的妙处》,欢迎阅读!
妙处,朗读

朗读的妙处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质疑、重分析、重讲解、重拓展,而轻朗读,即使在一些公开课中,朗读也沦为装饰品,在平常教学中则更甚。朗读的目的,只是检查字音,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完全忽略朗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缺少了书声琅琅之美,也让学生失去了直观的亲近文本的机会。

中国古人读书讲究朗读,《朱子语类》中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讲过一个极好地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那就是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学生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

朗读是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朗读的过程是记忆的过程,也是口头词汇、语言词汇的积累过程;它也是感悟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可言传的美感需要的还是学生的不断想象感悟,这种美感的获得需要的就是从反复朗读中体味;它也是思考的过程,古人常说“书读千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是在告诉我们读与思的关系吗?它还是情感把握的过程,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对语言、语速、轻重音的把握不也是他们对于作品情感的推敲。叶圣陶谈美读时说:“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这就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所以朗读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在诗歌教学中,它的音韵美是必须依靠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而因此朗读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吟咏的过程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不是说明了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吗?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环节的教学:

一、 听名家录音,学生可以小声跟读,这样学生可以在名家朗诵中进入情境,驰骋想象之中,感受文章之美,学习朗读方法,揣摩情感。如在《春江花月夜》中学生被声情并茂的朗读所震撼,反复要求跟读,学生在齐读中也模仿到了节奏,把握的情感。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体现宇宙永恒的句子为何读的不够哀


伤”在分析引导中学生体会到了这篇文章不同于其他文章中作者哀叹人生短暂,而是表现了盛唐中的乐观思想,个体虽短暂,人类这个群体却可以和宇宙一样永恒。在《滕王阁序》的教学中,孙道临气势磅礴的朗诵让学生震撼。

二、 教师泛读,教师泛读不同于名家诵读,名家诵读给学生以距离,“名家”让学生难以企及,而教师泛读能给以学生自信,也可创设轻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引领他们体味文本。

三、 配乐朗诵,教师选取适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朗诵,在与乐曲的融合中,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文本情感的把握,陶冶性情。

四、 选取片段自由诵读,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内容自由诵读,在学生选取的内容中教师可以看到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五、 唱读,诗歌本就是可以歌唱的,完美的唱读也是对诗歌的理解,《虞美人》《一剪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本就有现成的歌曲,学生在学唱之时积累了诗词,体味了情感,在艺术美的花园中畅游。还可以模仿中华吟诵学会,试着自己谱曲吟唱,如《湘夫人》,叙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苦苦等待,结果未等到家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揣摩情感,试着唱出来。

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达到了“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境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文章的艺术魅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品读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b10504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