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刮痧》中透析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2022-04-06 23:10: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电影《刮痧》中透析中美价值观的差异》,欢迎阅读!
中美,刮痧,透析,价值观,差异



从电影《刮痧》中透析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摘要: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价值观则是文化的主要方面。电影《刮痧》通过华人在美国发生的一起由中国传统疗法刮痧引起的误会,反应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冲突,本文从电影背后显示的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差异入手,述了中美两国人对家庭关系及朋友关系价值取向的不同认识以及中美两国对事物认知的差异。



关键词:电影《刮痧》 文化差异 价值观

一、电影简介及文化差异

在每一种文化中,总有弥布于其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中美文化由于政治制度、道德伦理、历史传统、社会背景、观念习俗、地理环境等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差异性。2001年的影视作品《刮痧》,根据一个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因刮痧而导致的一系列遭遇改编而成,论述了中美两国家庭关系及朋友关系价值取向的不同认识以及中美两国对事物认知的差异。



二、从人际关系角度论述中美价值观取向的不同认识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美国文化的主线是个人本位,言谈举止,办事风格,只要不妨害他人,一切由个人自主并为之负责;中华文化的主线是人伦本位,即群体本位,一个人说话办事,总是以不破坏群体关系为前提,往往受制于特定的群体类别和等级次序。



2.1家庭中亲属关系的不同认识

2.2.1中国的孝道与美国的法律明显的违背

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美国则是个标榜人权,法律建设高度发达的国家。影片中,许大同为了父亲能够拿到绿卡而向法官承认是自己给儿子刮痧的。送父回国时,许大同体会到父亲心情,将儿子从福利院中偷了出来,这与美国尊重法律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然而在美国社会,一心想打赢官司的律师体现了法制体系的弊病,法治的建设仿佛是为了法律而法律,忽视了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维护人的生命个体的权利。



2.2.2 教子方式的差异

像影片中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哪一方更加关爱孩子,它只不过是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来关心爱护教育孩子。《刮痧》开篇为许大同举行的庆功会上,丹尼斯在游戏中兴起打了上司的孩子,大同要求儿子道歉未果,出于教育孩子,也由于在老板及其家人面前无法下台,便打了儿子。这




点上,大同完全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中国式父亲,而美国人(包括在美国长大的丹尼斯)斩钉截铁地坚持:打孩子的父亲是恶魔,为尊重他人却要打骂孩子的父亲更是不可理喻。美国人为了孩子有独立的能力鼓励他做事,以及让他从小对钱有概念,就会有意培养他经济上自立的概念。美国人认为父母、子女是平等的, 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 而是让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这部影片让我们认识到美国是怎样维护儿童安全的,是如何制定法律保护儿童权利的;中国人以自己的医疗经验对孩子进行刮痧治疗以减轻孩子的病痛,也是为了关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只是因为这一疗法不被美国法律承认,因为误解和对异质文化的隔膜使这个中国家庭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2.2社会中朋友关系的不同认识

影片中,许大同在面对第一次听证会时请的是昆兰这位知识产权法律师,仅因为昆兰是自己的朋友,信得过他。许大同的老板,本来去法庭时为了帮助其一臂之力的,但看到照片上的小丹尼斯因刮痧而其的伤痕时,缄口不再发言。大同认为他不够朋友,从法庭出来后直接辞工,还对那个老板兼朋友者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中美不同的朋友观造成了这对朋友关系的决裂。Edward steward & Motion Benne 这样论述美国人的朋友关系:虽然美国人保持许多友好的非正式关, 但是他们极少有那种很深而又维系多年的关系,交友处事的顺序是法律、道理、人情。理想的美国式的友谊是建立在自然发生、相互吸引以及温馨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相对稳定,交朋友讲究时间愈长愈好,承担的义务愈多愈好,中国人往往把人情放在法理的前面。理想的境界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三、中美两国对事物认知的差异

3.1刮痧认识的差异

刮痧是在中国民间流传广泛的一种医疗手法,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从未想到过这在美国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正如大同的辩护律师所说,“没有一本美国的医学教科书有关于刮痧记载,那是不科学,没有人会为此作证。因为说不清楚”,丹尼斯身上留下的刮痕自然被作为大同一家虐待儿童的证据。



3.2“孙悟空认知的差异

美国控方律师为了证明许大同有暴力倾向,对他在电子游戏中设计的人物的原型孙悟空进行一番描述:别人种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声招呼摘来便吃,当人家制止时,他不但不听劝阻,而且还大打出手毁了人家的桃园……像这样一个野蛮顽劣的猴子,竟然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中描绘成英雄……”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人们深受帝王统治,饱受苦难和压迫《, 西游记》孙悟空的顽皮、勇敢、智慧、刚直不阿、憎爱分明、忠贞不二的性格就是这种反判精神的写照。



四、结论




在影片结尾,我们欣喜地看到,“圣诞老人爬水管上演惊险一幕...一家三口紧拥在一起享受团聚,导演选择用圣诞节这样的节日不仅仅是可以让许大同有一个可以伪装的形象,也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团聚文化在西方的节日里也可以出现,就涉及到了文化的广义性。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念不是绝对的不同,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交流和渗透的过程中,在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地研究中美文化风俗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的不同,为扫除文化交际的障碍,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42

[2]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版社.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贾继南.冲突渊源融合——解析>中的跨文化交际[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cd6049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