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2023-02-16 09: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系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及其,理论,关系,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系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塔娜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6

摘要:在中国,关系理论是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但是由于关系理论的复杂性,因而在学界一直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关系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社会网、社会交换以及社会资本三个角度对关系理论进行阐述,同时在此基础上将关系的具体操作转化为关系主体、关系网络、关系力量与关系资本四部分,并提出了管理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关系理论 社会工作 关系主体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044-02

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或是关系社会,而其中的关系作何理解呢?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关系被等同于血缘、地缘、同事或同学关系,所以中国社会的关系相对具体甚至是特指,而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学者将关系视为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 一、关系理论的理论脉络

就关系本身而言,其自身带有复杂性、多样性,因而至今相关学者也很难完全揭示出其中的内涵,笔者在此整理出几种关系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

其一,从社会网角度阐述。社会网理论中将关系视为一个巨大的网络,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网络的结构构成。换言之,其基本观点是将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结构之间的纽带关系看成一种客观的社会结构,其主要研究对象就是这一结构以及个体本身的社会行为。与此同时,在社会网络理论中也认为关系存在着强、弱之分,即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关系力量。1973年格兰诺维特首次提出了关系力量的概念,并且指出群体内部的纽带是强关系,因为群体成员的同质性较强,所以成员掌握的信息可能会发生重叠;而群体之间的纽带是弱关系,这主要是由于群体之间异质性较强,且彼此掌握信息不同的原因,因而弱关系充当着群体之间沟通的桥梁关系,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但是中国的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大多数求职者是通过强关系来获得第一份工作,因而这与西方的关系理论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不同所导致。

其二,从社会交换角度阐述。在社会交换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类似于给予与得到,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以及社会关系都是以获得奖赏或报酬为目的,其实,社会交换微观与宏观社会结构中均有体现,换言之,社会交换不仅仅包括个体间的交换,也包括社会层次或是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换,只是在宏观社会结构中需要更强制性的手段来维持必要的秩序。同时,在社会交换论中还认为,社会交换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虽然交换不一定对等,例如在企业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员工提供体力或是脑力劳动,而老板则提供报酬,两者在某种情况下不一定是对等的,但是换角度思考,老板提供报酬,员工提供认同与服从,这样的回报对双方都是有意义的,这种交换不带有强制性,是双方在取得各自所需后达成的一种默契共识,

其三,从社会资本角度阐述。社会资本理论认为通过占有体制化的关系网络,能够获得潜在且有效的资源集合体。因而,在社会资本论中,社会资本是获得资源的手段,同时个人的社会资本又与其自身在群体中的身份、所占地位有关,即个人社会资本受关系网络规模、经济地位或是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个人资本与群体中其他成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并且有学者指出,经济、文化、社会地位越接近的群体成员,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量就会越相似,也更容易形成关系网。

其四,中国学者对关系理论的研究。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关系是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工具。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向。

一种是抽象层面上的关系研究,即关系理论一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视野中就与亲情伦理有着关联性,如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就是一种熟人社会模式,是由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同时结合许烺光的情境中心论,费孝通认为中国人的关系是建立在家庭关系的基础之上,以情境为中心,而关系感情也会因情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都强调了血缘与家庭的基础性交互关系。但结合中国式关系的现实来看,中国社会关系需要有普遍性的关系思想来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如梁漱溟的伦理本位则对这一关系状况进行了很好的描述,他认为中国与西方社会不同,从人一出生就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而这种种的关系便是种种伦理,同时在这些社会关系之中,家庭关系是最天然的社会关系,因而提出伦理首重家,尽管人们在进入社会以后会有着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但是这都是从家本位关系的基础上延伸发展而来。

另一种取向是从具体的关系研究角度出发,如黄光国提出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他认为虽然用于描述关系的词有很多,但是促使现象发生的最基础原因是社会交换,并具体体现于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或是工具性关系之中,因而这里的关系更多被理解为个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用来争取可用性资源的一种工具。此外,翟学伟认为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三位一体,即人缘、人情以及人伦,在这一模式体系中,人情处于核心,人伦是其制度化的体现,而人缘则是对这一模式的总设定。在其之后的关系理论研究之中,他认为中国的人际关系相较于西方而言更倾向于长期性与稳定性,通俗理解为人情算不清、欠不完,这样的关系才能够保持得更长久。同时翟学伟认为中国的人情法则中,报大于施,基于人情的社会关系不是在一次人情交换的基础上获得,而是在一个持续运作过程中不断发展,以实现恩惠的最优化,从而巩固双方的人情关系。

二、关系理论的分析框架及应用

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分析,社会工作中的关系可以具体操作化为关系主体、关系网络、关系力量、关系资本,关系主体主要是出于社会关系的个体,一旦这一个体脱离社会,便不存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系主体了,在社会工作中,关系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关系网络主要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关系力量则主要为关系主体之间情感的深度,也可以理解为关系的强弱、远近等,在中国,家族、血缘关系越近,其关系力量则越强,反之则越弱。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就是帮助人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人们过上更为幸福和谐的生活的学科。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当从个体的关系网络、关系力量、关系资本分析入手,在对其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帮助其建立或改善现有的关系网络。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应当注意使社会工作本土化,这需要社会工作者首先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准确的定位,充分调整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部门、慈善机构或是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网络,并且充分挖掘自身的关系资本,认清社会工作的特殊性或是不可替代性,从而帮助关系主体去建立更完善的关系网络,摆脱正在面临的问题困境。 三、结语

关系理论的探究是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之一,不论在何时期,中国的非正式规范关系都是调节其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因而研究关系理论是探究中国社会的基础。此外,在充满人情的中国社会,社会工作作为从西方引入的新兴专业,需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去更好地解决关系理论与中国本土关系处理之间的矛盾,因而社会工作者需要对中国式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雪松,童敏,郭伟和,陈涛,王小兰,吴帆,徐选国.“社会工作理论:哲理反思与文化自觉笔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6):1-27+36.

[2]何雪松.社会工作的理论追求及发展趋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4):11-16.

[3]文军,高艺多.关系重构:社会工作实务取向的分歧根源及其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165):16-24.

[4]何乃柱.民族社区社会工作研究:本土实践与理论建构[D].兰州大学,2013. [5]闫丽.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的经验分析[D].云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孙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d9a6e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