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欣赏

2022-06-15 09:3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书法欣赏》,欢迎阅读!
中国,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欣赏



摘要: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欣赏书法作品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可陶冶情操, 理解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中国的书法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应该怎样去欣赏书法, 并领会书法艺术的一种独特美。书法作为一种艺术, 玄妙高深, 要用眼睛去感受字的美感, 心感受意境。我们通常把具有传统的书写法则并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字, 称为书法, 而精于此道者称为书法家。而不可把随意涂写的毛笔字叫“书法”, 把凡是能用毛笔写字的人都称为“书法家”。外国人书写外文是不能称其为“书法”, 外文字母尽管可以书写的非常流畅、飘逸, 但它仅仅只代表语言的一种符号。字母没有审美价值的间架结构, 也没有审美价值的行笔法则, 不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书法、国画原本为一体, 古人也常说“书画同源”, 常称画为“字画”就是因为画中的许多用笔都像写字一样, 画是被画家随性情流露而写出来的。字在形成一个表达思想语言的学科后,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需要, 逐步被书法家规范化, 使“字”变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书法作品。这其中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流传至今的书体主要分为真、草、隶、篆。纂书又细分为大篆、小篆。接着发展有了隶书、楷书、行楷、行书、行草、草书、大草 (狂草) 等。史籀有大篆;秦代李斯创小篆;程邈收集整理省大纂的繁复成隶书;东晋王羲之成隶、楷、行、草, 最具有成就和代表性的就是他的行书、草书。之所以被后人称为“书圣”, 是因为他的书体在书法史上贡献最大, 同时最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我们现在见到的史上最早的书法作品, 当属西晋陆机的墨迹《平复贴》。而王羲之的书法真迹, 确切的说又有谁见过呢?流传至今的也只是一些摹本、碑、帖而已。继王羲之、王献之以后, 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又出现了诸多名家。像大家熟知的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张旭、怀素, 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等。每当谈及这些书法大家, 自然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怎样鉴赏一幅书法作品?

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一种独特艺术, 同时书法强调笔墨功夫, 毛笔落墨的轻重徐疾也就造成了线条的刚直、柔和、虚实、飘逸等不同的墨色变化, 用墨的浓淡, 所表现出微妙韵律感, 千姿百态尽显, 可让欣赏者浮想联翩。我们一般直观性欣赏书法作品, 大多止于第一步, 只看作品表象, 欣赏者只是为了自身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来取舍。因此专门的欣赏就包含了感知、描述、想象、解释、评价作品好坏等, 所以在日常的书法学习以及观看书法作品展览时大都会用这种方式来欣赏书法作品。

学习书法和欣赏书法都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对于每个学习鉴赏书法的人来说, 同样要重视对古典精品的深入学习、研究, 从而提高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欣赏


书法作品要有重点, 把握好分寸, 忌一概兼收, 否则收效不大, 还会走很多弯路, 所谓“欲速则不达”。当然这也是一个极其艰难而复杂的问题,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至今也没有一个共同评判的标准尺度, 但对欣赏者来说, 什么是篆书、隶书、正书、草书?对这些书体评判还是要有准确的分辨力, 不然就不能正确的鉴别、欣赏。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十六宗》中总结出了书法“十美”, 一曰魅力雄强, 二曰气象辉, 三曰笔法跳越, 四曰点画峻原, 五曰意志奇逸, 六曰精神非动, 七曰兴趣酣足, 八曰骨发洞达, 九曰横直相安, 十曰血肉丰美。前人的论点可作为研究、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 也可归纳为“形”“神”二字。“形”指的是笔画线条变化后构成的外形, 包括字的结构。“神”是指外形中内在的精神表现, 如行笔力度、书写者的情绪表达等。在欣赏书法作品时, 不仅要看用笔、结字、章法, 还要看笔力厚重、气韵连贯。如果说书法作品用笔技巧上佳, 外形妍美多姿, 内在神采奕奕, 这就是形神兼备的好作品。欣赏书法作品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书法基本功。看字间架结构的书写功力怎样, 间架结构写不好, 直接影响字意、谋篇布局。大多书法作品的创作都是一气呵成的。凡是有着深厚功力的书法家都想在字体上求变。首先是要在娴熟的掌握了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后求变。李斯将史籀大篆删繁就简创造了小篆字体的间架结构;王羲之也是在诸多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 而成楷书、行书、草书。后世的大多数书法家都是受他的影响后在间架结构上求变,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书法中的每一种字体都有着其自身用笔法则, 如果用笔法则产生了变化, 字体也跟着变化。都取决于书写者的用笔功力技巧, 功力技巧的高低直接影响书法作品审美价值。所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要从起笔、行笔、收笔去看。起笔是否有度, 行笔是否均匀流畅, 基本的间架结构笔画时, 是否符合这种字体的行笔法则, 而这些法则都是前辈大书法家历经艰辛努力所总结出来的。试想字的间架结构不好, 行笔的法则不到位是无法创作出好作, 更谈不上成为书法家。

二是书法内涵语言。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 首先要从字面上感染欣赏者。要从精神层面上去打动欣赏者。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通篇不但字好, 而且文章也很美, 王羲之参加曲水流觞的雅集后, 乘酣醉之兴一挥而就, 反应了作者当时心绪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渲, 其文其字, 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 《兰亭序》何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辞绝妙, 技艺精, 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无与伦比, 同样,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第二行书, 就在于它是一幅凝刻心魂, 收摄血泪之作, 就在于它千百年强烈地震撼了观赏者的内心, 此贴为稿, 秃笔信手一气呵成, 随处可见狼籍涂抹, 可称粗头乱服, 不修边幅。写此文是作者痛失爱侄后积压已久的爱痛情绪, 迸发渲泄而出, 激情所至, 一发而不可收拾, 是“无意于佳乃佳“的千古绝唱。如果说《兰亭序》写出了晋人的君子风, 《祭侄文稿》则写出了忠臣刚烈气, 由此可见书法的本身就是思想的写照。好的书法作品中都充满想象意境, 无论作品的大和小, 飘逸还是拘谨, 格调高雅还是低俗, 与书法家自身文化修养品格有着密切关系。所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从某个角度来说, 应该是书法家的自


身写照。所以欣赏书法作品必须要掌握一些书法基本知识, 要能体会书法家的年代背景, 以及书法家所要表达的感情等, 并加深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真正提高欣赏书法作品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dbdcfc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