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的历史典故

2024-04-08 04:4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功高盖主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历史典故,高盖主



功高盖主的历史典故

功高盖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蒙蔽而不能明察。以下是功高盖主的历史典故:

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占了咸阳后,萧何负责接收秦朝的丞相府和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等重要资料。刘邦之所以能详细地了解天下的险要关塞、户口数量、强弱形势,都是因为萧何将这些资料收藏得非常完好。

后来,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战争。在这期间,萧何一直留守关中,他安抚百姓、颁布政令、制定法令,同时还负责为军队提供粮草和兵员,使得刘邦没有后顾之忧,能够专心在前线与项羽作战。

刘邦多次战败逃亡,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的士卒,补充兵力,及时运送给养,使得刘邦能够多次转危为安。因此,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

但是,萧何的功劳也引起了刘邦的猜忌。有一次,萧何派人劝刘邦将上林苑的空地让给百姓耕种。刘邦听后大怒,认为萧何是在收买民心,想要谋反。

后来,萧何通过门客的提醒,才明白自己已经功高震主,引起了刘邦的猜忌。于是,他主动向刘邦认罪,并捐献了自己的家财,才得以消除刘邦的疑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职场中,即使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不能过于骄傲自满,否则可能会引起上级的不满和猜忌。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dc4bdc3f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