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土地,败也土地”----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土地安全

2023-04-11 17:2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成也土地,败也土地”----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土地安全》,欢迎阅读!
土地,安全,非传统,视角,成也

“成也土地,败也土地”----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土地安全

201549日下午4时,“跨博士点培养平台”第二次“全球安全治理与中国方案”学术沙龙如期在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357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为“成也土地、败也土地”,由公共管理学院的刘卫东教授与谭荣副教授主辩,公共管理学院吴次芳教授与田传浩副教授评论。来自公共管理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浙江传媒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的10个博士点的3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首先,刘卫东教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土地的定义。为什么要持“成也土地”的观点呢?刘教授从宏观上给出了他的原因:第一,万物土中生,土地是第一生产力的来源;第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认识土地,开发、利用以及保护土地和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第三,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第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决定了产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合理性;第五,土地权益的公平分配是人类社会理想的追求;最后,土地的健康与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任何人都不能够凭借个人的财富来剥夺别人的生存权利。

谭荣副教授站在“败也土地”的立场进行反驳。他从漫画“人与兔子之争”切入,揭示了表面上兔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实际上是人类城市化、工业化对自然系统破坏的结果——人类应该检讨自己而不是“责备兔子”进而,他从柴静拍摄的“穹顶之下”展开,给出了现实版的“人与兔子”——雾霾的“罪魁祸首”是正在遭受雾霾痛楚的人类本身。从这两个视角,谭荣将话题引入“败也土地”,认为土地虽然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也存在不少“隐藏在光环”中的问题。首先,土地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的是经济的低效。其次,土地安全直接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再次,土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耕地占补平衡也面临尴尬处境。第四是社会安全问题,土地财政的背后隐含着对农村和农民利益的侵害。第五,土地问题能够引起“连锁反应”,当我们“跳出土地看土地”时,土地问题只是整个经济社会问题中的一个表象。最后,谭荣老师认为要解决土地问题,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思维方式里,这种传统的分析逻辑对解决土地问题颇为无力,因为所谓的“市场”和“政府”不会“失灵”,问题出在人类的制度选择上。而谁能够选择制度,如何选择制度,有哪些制度可供选择等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田传浩教授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探讨对土地的看法,认为土地问题在过去并非主流问题。其一,从古代到中国民国初期,经历多次政权更迭,政府的部委里都没有出现直接管理土地的部门,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出现了地政部。其二,自古以来不乏农民起


义与农民战争,但直到明末,土地平均才成为一个重要的口号和动员手段。其三,土地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仅约10%多。但随着城市土地资本化导致了城市化与工业化,而农村土地的非资本化导致了征地、土地冲突与粮食安全问题,使得土地看上去变得如此重要。田老师最后指出,意识形态、经济利益、行政制度三方面是目前我国土地改革的主要困境。

吴次芳教授认为,此次的沙龙令他想到三个问题:第一是框架理性的问题,即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第二是个人意识决定了对本体意识的认识,而方法论对认识世界不一样。第三,对任何事情的讨论都需要在时间、时空范围内进行讨论。比如,土地问题在农业文明时期很重要,可是在工业文明阶段就不那么重要,而在生态文明下,土地问题又十分重要。从生态安全看土地问题,其恶化的根源就是因为人的贪婪、折腾与良心的倒退;从政治角度看土地问题,土地的利用程度关系到文明程度;从经济角度看土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直接影响经济安全。土地在工业时代是个媒介,会影响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最后,吴教授总结说,土地问题与土地安全的责任不在于地,而在于人。

随后,大家从土地的内涵、功能到土地的政策与治理以及土地的利用开发等多个视角对土地安全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与讨论。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原华荣教授、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沈立荣教授、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交流处的老师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激烈的讨论进入尾声,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沈文华也做了发言。他指出,跨领域、跨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导向,这次参与沙龙很受启发。关于土地与安全问题,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土地管理是历朝历代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土地安全是共产党执政的重点。土地研究是公共领域中难度最大、挑战最高的问题之一。郭继强教授谈到,跨领域交流开创了学院的风气,学科交叉才能够带来新的视野,以为应该跳出土地谈土地,以土地作为载体,拓展思维,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余潇枫教授认为此次的学术沙龙是又一次的跨学科领域的头脑风暴,不仅帮助大家认识到了土地安全问题在中国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而且通过沙龙大大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视界融合,激发了大家的新想法与新思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8195657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