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敢说、能说

2023-09-18 15:3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想说、敢说、能说》,欢迎阅读!
想说、敢说、能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想说、敢说、能说

作者:朱莉

来源:《学子》2017年第06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的交际工具,人们在劳动、学习和工作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语言。对于孩子们来说,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学习、游戏和生活的工具。3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启蒙期,更是接受语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时期。正如《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要提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让幼儿在交流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去习得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可见,发展幼儿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核心。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家长以及外界所传授的一切经验和知识,才能更好地体验到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乐趣。

一、丰富生活经验,让每个孩子想说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语言,幼儿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充实幼儿说话的内容,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的基础,当幼儿有了急切地要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受的欲望时,也就有了要说的内容。 1.情境模拟

《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班幼儿好动、爱玩、模仿能力较强,但是生活经验贫乏。因此,我在教室里开辟了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等游戏天地,让幼儿在模拟生活的情境游戏中,由独自游戏合作游戏过渡。在交往中,幼儿不但丰富了生活经验,而且产生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需求。

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刚开始玩的时候只是模仿他生活中最亲近的妈妈和爸爸的角色,而且爸爸妈妈抱的抱、烧的烧,是互不联系的。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多、幼儿对人际结构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幼儿生活体验在加深,幼儿的语言素材在丰富。如爸爸今天休息,妈妈爸爸商量让他带娃娃、喂娃娃吃饭;妈妈要换发型就需要告诉理发师自己的想法;娃娃生病了,爸爸妈妈一起商量着如何把娃娃送到医院里……孩子已开始自主地把游戏的角色从娃娃家延伸到理发店小医院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一边做,一边说,学习了共同协商,从而积累了更丰富的语言内容。 2.生活实践

孩子属于大自然,生活实践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我在进行《滑滑梯》的儿歌教学前,用录像机把孩子在操场上玩滑滑梯的现场情景进行了录制。在教学中,我以小朋友你们玩过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滑梯吗?为教学的导入,借此唤起幼儿对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又以人多的时候,小朋友你们是怎样玩滑滑梯的?孩子因为有了生活经验的铺垫,这一开放式的问话立刻抛砖引玉般地让孩子打开了话匣子。

又如在进行《小动物过冬天》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了问题 冬天到了,小朋友你会想出哪些好办法让自己不怕冷?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如有的幼儿说:在家里,我们可以开空调、开取暖器、捂热水袋。有的幼儿说:我们可以在家里拍球、跑步做运动。还有的幼儿说:我们可以戴上帽子、围上围巾、穿羽绒服等让自己温暖过冬。

听到这些话语,你能相信它是出自于一个3岁幼儿口中吗?正是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作基础,幼儿才有的欲望,才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有了丰富的、个性化的语言。 二、关注情感体验,让每个孩子敢说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建立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它体现于教师的慈爱、期待、了解与指导,帮助幼儿克服怯生、怕生的心理,使幼儿感受到安全、温暖、宽松和愉悦,从而让孩子敢于在教师面前进行语言的表述。 1.情感疏通

小班幼儿的心理尚未成熟,情感稚嫩脆弱,因此需要成人的保护和关爱。我班的煊煊小朋友,从入园起一个多月了,在幼儿园中没有说过一句话,可从他那忽闪的眼神中一眼就可以看出她是个会说话、能说话的孩子,然而当老师问他时,他却总是用点头或摇头来表示。我与他妈妈交流信息后,分析主要原因是小班的孩子本来还不太会说话,再加上环境的变化,他怕生、对周围人的不信任。为此,我就从晨间接待开始,用肢体语言帮助孩子消除畏惧感,如热情地拥他入怀,抱一抱他,以亲昵地动作抚摸他等。每天选择他熟悉的话题,主动和孩子说话,允许孩子不回答,耐心地等待他的信任。在静静地等待中终于迎来了花开的时候,在一次聊天中,问他新衣服是谁买的时,煊煊终于说出了入园以来的第一句话。 2.情感陶冶

赏识每一个孩子,感受每一颗心灵。我留心观察孩子的每一举动,经常不遗余力地表扬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并努力创设语言表述的舞台,来增强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如:在集体面前常提起内向孩子的名字,让小朋友们熟悉他、喜欢他、愿意跟他说话;让父母在家鼓励内向的孩子当小老师,教爸爸妈妈学本领。爸妈有时可故意不说话让他亲身体验,不交流、沟通所带来的困惑和烦恼。有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煊煊和小朋友一起念儿歌,我没有去打扰他的兴致。回到教室后,我在全体小朋友的面前表扬了他,并暗示他说:明天煊煊还会上台念儿歌给大家听呢?第二天,我故意安排煊煊上台,大家都听到了他甜甜的儿歌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老师每天给幼儿自由交流的机会,在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里,让幼儿与幼儿相互交流,让孩子尽情地说,从不打断孩子们的谈话,让他们渐渐地喜欢说,敢于说话。在这自由自在的闲谈中,幼儿既对积极交往产生了兴趣,又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重视迁移效验,让每个孩子能说

学习的迁移理论告诉我们,两种学习环境的共同要素越多,越易发生经验迁移。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词汇量迅速扩充的时期,老师可以合理运用迁移的规律,让幼儿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迁移到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中去体验,让每个孩子更能说。 1.模仿迁移

在每天的点名时间里,我采用了多样化的点名方式,让幼儿用模仿迁移法,丰富说话的词汇,增强幼儿参与交流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时我让点到名的幼儿模仿电视里的无敌小宝贝的样子,在集体前大胆地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XXX,今年几岁了。时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谈话,如:在我爱吃的水果的谈话活动中,根据我爱吃苹果幼儿会模仿说出我爱吃香蕉”“我爱吃猕猴桃等内容;在谁会飞的模仿训练中,幼儿主动参与,人人开口:小鸟会飞”“蝴蝶会飞”“蜜蜂会飞”“飞机会飞”……孩子们在不断的对话中扩充了词汇量,活跃了思维。 2.启发迁移

在儿歌创编活动中,幼儿由此及彼迁移了生活经验,创造性获得了更大的发挥。如创编儿歌《我和妈妈》时,我就合理运用启发迁移法鼓励幼儿进行创编。当有的幼儿说到妈妈给我洗衣服时,我就因势利导地启发幼儿:妈妈还帮我做什么事?幼儿在我的启发下说出了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给我盖被子。我接着启发幼儿,那么,小朋友们会帮妈妈做什么事呢?幼儿说出了我帮妈妈拿拖鞋”“我帮妈妈拎包等等。我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出来的内容编进自己的儿歌中,幼儿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结果每位幼儿都能创编出一首新的儿歌。 通过一学期来对小班幼儿的的探索实践,本班幼儿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借助来与他人分享、与他人沟通、与他人交流,虽然他们所讲的语言还比较零碎、还不完整、缺乏条理性,但他们体验到了想说的欢乐、 敢说的自由和 爱说的成功和喜悦,这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86d88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