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2023-04-21 05:0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欢迎阅读!
社区建设,促进,和谐,加强,社会



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本文论述了推进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介绍了寿光市推进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对策。要加强政府宏观政策指导;建构合理的社区治理结构;拓宽社区建设筹资渠道;扩大居民有序参与。



标签: 社区建设;社会管理;经验;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居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已成为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成为探讨和谐幸福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推进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斷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目前社区建设呈现出由点到面、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快速推进的局面、发展态势。各地推进社区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它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推进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和管理不断创新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这种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落实到社区层面,就是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管理格局。在这个管理格局中,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要在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中,实现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社区居民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2、推进社区建设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社区建设和管理需要面对一系列亟须解决的新问题。很明显,传统的行政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下子难以应付如此复杂的管理需求。因此,从长远来看,推行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方向。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论模式到实践探索,再到目标模式的发展过程。



3、推进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现实要求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的城市人口单位属性弱化,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这些都给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带来了一些问题,引发了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在基层、社区得以缓冲,势必会将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才能构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管理规范、稳定有序、法制健全、民主公平、诚信友爱、守望护助的幸福社区,才能创造一个居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二、寿光市推进社区建设的实践

寿光市社区建设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实践模式,尊重了群众的意愿,满足了群众的利益,提高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它改变了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进了城乡一体均衡发展。为和谐均衡幸福寿光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科学规划,典型示范

按照全域寿光的规划理念和分布实施的建设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科学规划社区建设布局和规模。从利于集中配套服务设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把全市2072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加快推进城郊村向城市集中、镇郊村向小城镇集中、周边村向中心村集中。通过选择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经济实力比较强、村两委班子较强的村庄作为试点村,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2、以人为本,合理设计

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拆强建,建不建、在哪建、怎么建都由村民说了算。根据农机具、机动车停放等群众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多个住宅方案供群众选择。考虑农收时粮食晾晒的需要,在社区内建设大型广场。针对鳏寡孤独、困难户等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周转房,产权归集体所有,可循环使用。



3、分类指导,梯次推进

统筹考虑农村村落布局、耕地分布、群众生活习惯等因素,优先在城郊区、镇区、中心村等位置规划,加快城郊村向城区集中,镇郊村向镇区集中,周边村向中心村集中。实践证明,农村社区建设符合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有效整合了交通、供热、环卫、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了土地节约利用,对加快城镇化进程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对策思考

1、政府应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我国社区建设作为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社区建设,政府要发挥宏观指导、组织协调作用。一方面政府要进行宏观规划,把社区建设的发展与行政规划、行政体制改革等宏观政策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宏观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与引领。制定出台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减免各种规费,化办事过程,提高服务效率。就拿农村社区建设来说,要根据本地发展实际,选择距城区和镇街驻地较近、村班子领导有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重点推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确保改造一批成功一批。



2、建构合理的社区治理结构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将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微观指导向宏观指导过渡,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加强对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引导、政策支持以及法律保障上;另一方面主动下放权力,积极培育社区自治组织与中介组织。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社区治理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离开政府的行政性指导。因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政府的行政推动和支持仍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



3、拓宽社区建设筹资渠道

我国社区建设主要是通过政府拨款,而社区自身的造血功能比较差。吸取外援的资金较少。社区应该依靠自身的实际,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法律、政策的制定,建立由政府资助、社会捐助以及自身造血为主要来源的多元化社区发展筹资渠道。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探索建立融资平台,采取整合捆绑、集中投入的方式,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村民自决、项目补助、民资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



4、扩大居民有序参与

社区自治,是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区建设,就是社区居民的自我建设,因而需要扩大社区居民的有序参与。这种有序参与是一种积极主动地投身社区建设中来,而不是被动的参加。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各镇街道应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根据村庄区位、交通条件、收入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方案,做到因村制宜,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适合哪种建设模式就采取哪种建设模式,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半径,确保社区建设符合群众意愿,符合群众实际。



冀海英,寿光市委党校教师,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8afea32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