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中屠宰检疫不足及解决措施

2022-12-26 12:2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非洲猪瘟防控中屠宰检疫不足及解决措施》,欢迎阅读!
猪瘟,非洲,防控,屠宰,检疫

非洲猪瘟防控中屠宰检疫不足及解决措施

作者:汪建华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3



汪建华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保山 678022

摘要:为防控非洲猪瘟必须要加强屠宰检疫控制,但在实际落实中,屠宰检疫中防控非洲猪瘟执行难度大,效果不理想,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该文结合实践研究,就非洲猪瘟防控中屠宰检测难点突破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非洲猪瘟;屠宰检疫;防控方法;难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3.022

0 引言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感染猪后引起高热、呕吐、腹泻、淋巴结、胃肠粘膜为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具有高死亡率特点。非洲猪瘟主要传染源为呼吸道、消化道,猪群直接传染但不会传染给人。较远距离的输入性传染是携带有病毒的动物和污染材料随着运输与人员进行。

1 生猪屠宰检疫不足

1.1 检疫设施不完善

随着养殖范围的扩大,生猪屠宰检疫量也随之提高,增加检疫工作量、人力投入较多。引进先进的设施才能满足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量。但目前生猪屠宰检疫主要工具有刀、剪、钩、棒,设施落后,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工作要求。

1.2 检疫流程不完善

生猪屠宰前检疫是重要环节,非洲猪瘟血液检验能达到全范围覆盖,抑制非洲猪瘟病毒流入屠宰企业,但没有淋浴的生猪体表不整洁,静脉采血中容易导致血液污染、影响非洲猪瘟检验。受环境制约,不同货主、批次的生猪进圈不得不混合圈养,增加相互感染几率[1]

1.3 餐厨剩余物饲喂猪现象严重

在我国非洲猪瘟防控中,对最近发生的疑似非洲猪瘟疫情感染途径调查发现,该被感染猪群体都有饲喂餐剩余物现象。据统计,这一现象导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率非常高。

1.4 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


自非洲猪瘟产生后,各地方单位第一时间组织安排开展培训学习,但培训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操作指导。而且,目前一些组织打着非洲猪瘟的旗号展开培训,以收取费用、卖饲料的形式展开商业活动,对非洲猪瘟防控产生不良影响,扰乱市场秩序。

2 解决措施

2.1 严禁外调生猪

从发生疫情的地区及其相邻地区运输生猪进入屠宰场,运输车辆不可途径存在疫情的地区。如果产生源自非洲猪瘟疫区或高风险区的生猪及产品,严格查处并做无害化处理。第一,创建健康屠宰场,搜集血液前做好生猪卫生工作,在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下根据生猪来源分批次检验,对暂储血液抽样检查,确保采集的血液没有受到污染。第二,生猪进入屠宰场后及时展开分圈隔离饲养,做到各批次分层管理,防止细菌病毒传染。第三,屠宰检疫时掌握同步检疫到位,保证全面检疫、严格操作规程、正确剖检淋巴结,保证生猪酮体安全性,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注意自我保护。

2.2 加大屠宰场监管

加强进场宰前检验关(生猪查证证物),证物不符的、存在异常的生猪禁止进入现场。检疫人员间隔2 h巡检一次,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屠宰与检疫同步进行。检疫人员加大对疑似非洲猪瘟症状的检查,一旦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的产品要及时制定处理办法并上报。第一,规范检疫行为。屠宰场贯彻落实制度要求,规范检疫行为。监督屠宰场分批次屠宰与采样检验,确定检测结果。严格查勘生猪产品信息,根据非洲猪瘟检验结果与要求对符合要求的生猪出具检疫证明。检测结果呈阳性或没有通过检测的坚决不出示检疫证明。第二,加大抽检工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安排屠宰场抽检,对A类规模屠宰场进行抽样检查的批次比率不可超过10%乡镇B类屠宰场随机抽样检查,以区县为单位每季度安排1次全覆盖抽检[2]

2.3 加强屠宰场消毒

督促屠宰厂消毒清洁,严格执行标准按比例稀释消毒药剂,做好屠宰场圈栏区、生产车间、车辆清洗消毒等工作。发现病死的生猪必须严格登记,采取无害化处理,及时对病死圈舍消毒。委托定期展开除三害、杂草清理、害虫杀灭工作。对监测有非洲猪瘟病毒的屠宰厂,要停业整改,全面落实消毒处理,彻底消灭感染毒源。增加监测频率、现场清理、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达标才可恢复生产。坚决依法查处与打击私自屠滥宰等违法行为,保证屠宰市场稳定运营,稳控疫情。

2.4 完善疫情控制处理制度

制订屠宰场非洲猪瘟防控预案及防控实施方案,并加以落实。一旦发现可疑非洲猪瘟疫情及时上报防控指挥部,并做出相应处理。安排专人24 h值班,全程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2.5 加大培训教育,明确工作目标

对检疫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与问题处理能力,为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同时,扩大宣传,尤其是企业、批发商、屠宰户宣传指导,使其深刻意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以及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作用。

各部门监督生猪屠宰企业工作,提前进行非洲猪瘟检疫。结合企业范围与市场范围确定落实时间。跨省生猪与屠宰量在10万头以上的企业及时自检。此外,指导企业建设满足PCRA


测技术要求的实验室,提高检测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提供规范的社会化服务。加大动物疫病方控制与能力建设。

2.6 优化屠宰检疫操作流程

非洲猪瘟防控中,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指出对非洲猪瘟检验的支持,包含基层实验创建、设备完善。但是,屠宰检疫操作流程、工具并无涉及。第一,动物体温是生命体征之一,一些传染疾病可能引起温度升高,尤其是非洲猪瘟。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体温可达到42 ℃,生猪体温测量在预防、发现生猪猪瘟具有帮助性作用。因此,引进先进技术,配备红外热成像仪能对温度值计算,做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疑似感染非洲猪瘟的生猪尽快处理。第二,感染非洲猪瘟后,在耳、鼻、腋下等分界线呈紫色斑。针对这一现象可给屠宰检疫的官方兽医配备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传感设备,将物体颜色与前面已经示教过的参考颜色对比检验。当颜色在偏差内吻合时,输出检验结果。这也是屠宰工作第一要素,与体温综合评估,及时发现非洲猪瘟数据信息。一切结论依实验室监测为准。第三,为节约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相关部门加强对检疫设备、形状、材质调查,研发出适合的检疫操作工具,统一规范(建议屠宰企业均采取自动化操作设备)。此外,配备病变器物收集箱,用于搜集摘除的病变淋巴结、病变脏器等废气物,采取无害化处理[3]

3 结束语

非洲猪瘟具有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预防,要制定系统的检疫方法,进而避免污染、抑制疫情传染,保证市场猪肉制品安全、健康,保障人们身心健康。因此,非洲猪瘟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生物与物理防护,控制非洲猪瘟在屠宰场的发生与流行。

参考文献

[1] 刘捷,钟华训,赵德丰,等.浅谈屠宰行业如何做好非洲猪瘟防控[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93):4951

[2] 邓伟.确保非洲猪瘟屠宰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395):27-28

[3] 白学兵,王行龙.浅谈非洲猪瘟防控期间的生猪屠宰企业监管[J].中国畜牧业,201910):69-7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8c139ec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