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颁奖词

2022-04-30 10:2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03 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颁奖词》,欢迎阅读!
巴金,中国,颁奖,感动,人物

、巴金

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巴金,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间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激流三部曲”之一《家》,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迫害。1978年起,他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2003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老人自80年代初被确诊患上帕金森氏症后,仍然在病魔的折磨下坚持创作。他写作时连笔都拿不稳,有时刚写几个字,手指就动不了了,要横横不出来,要撇撇不出去,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26卷本的《巴金全集》10卷本《巴金译作集》《怀念曹禺》《告别读者》等著作和文章,都是他在90岁以后校对完和写成的。他的创作可谓字字艰辛,字字是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8cbb320f78a6529647d535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