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简介

2023-02-28 11:0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闻一多简介》,欢迎阅读!
闻一多,简介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浠水县巴河闻家铺人。著名诗人、学者。

1909年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小,1913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校期间,担任《清华月刊》《清华月报》 的编辑工作,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文学创作活动。

1922年赴美,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丹佛阿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学画,同时致力于诗歌的研究和创作,写了不少爱国思乡的作品。1925年回国,任职、任教于北京艺术科学校和北京大学。1926年任《晨报》副刊《诗镌》编辑。

1927年应邓演达之邀回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同年秋到上海办新月书店,并任《新月》编辑。次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应聘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5年,一二·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发表演说,支持学生爱国抗日运动。

抗战开始,清华和北大、南开等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他随校迁往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务。抗战胜利后,他更加积极参加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1945121日,昆明发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案,他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同时撰写了《一二·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1946715日,昆明各界为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会后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主张新诗格律化,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新诗,后主要从事《楚辞》、《诗经》、《周易》等学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其主要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楚辞校补》、《怎样读〈九歌〉》、《乐府诗 》等。

他的诗歌感情激烈,形式精美。内容上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朱自清称他诗歌爱国主义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艺术上追求,开创了新格律诗派。后期杂文创作,充满了战斗精神,是他为民主而斗争的有力武器。闻一多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19308月闻一多应杨振声校长之聘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陈梦家随来作他的助教。闻一多以自己的诚恳与影响,广聘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先后有游国恩、方令孺、丁山、姜忠奎、张煦、沈从文等, 担任各门功课主讲,可谓名家云集,阵容强大,在当时国内文坛颇有影响。

闻一多最初赁屋于大学路,在学校的斜对面。因楼下一层光线很暗,旋即搬到了汇泉,离海水浴场不远的一栋小房,出门即是沙滩。他到学校,必经梁实秋家门,时常两人同行,鱼山路、大学路都是起伏的山路,二人扶手杖而行。青岛有日本人开的吴服店,经营日式和服,闻一多以其宽袍大袖有中国古风,便买了一套来穿。

在汇泉住了不到一年,他把妻、子送回湖北老家,自己孤处海隅。海风呼啸,有些凄凉,于是搬到了学校东北方的第八校舍,是孤零零的一座二层小楼(今一多楼),面对着一座坟山。楼上有一套房, 内外两间由他住,楼下,起初住着黄际遇,以后由游国恩住。

李公朴简介

1 / 3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李公朴(19021946)号仆如,原名永祥,号晋祥,1946711日在昆明市被国民党特务暗害,次日身亡。原籍武进县湖塘桥,19021126日生于江苏淮安。幼年时家境贫寒,13岁到镇江京广洋货店做学徒,五四运动爆发后,因发动店员和一些青年组织爱国团,抵制贩卖日货,被店主解雇。后就读于镇江润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昌文华大学附中,因反对校医虐待学生酿成学潮被开除。随后他考入上海卢江大学附中,毕业后升入卢江大学半工半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投军北伐。1927"·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愤然离开军队,次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他边读书边打工,并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上向国内介绍美国社会情况。193011月,李公朴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上海。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国事岌岌可危,他满腔热血积极投入各种救亡活动,与邹韬奋等筹办《生活日报》在史量才支持下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和妇女补习学校。1934年他和艾思奇一起创办《读书生活》,发表了大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文章,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通俗化的尝试,传播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知识,对青年的思想启蒙起了巨大的作用,引导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6年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进步的通俗读物,包括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同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李公朴被推为负责人之一,积极与东北抗日人士联系,支持抗日斗争。同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竟将他与沈钧儒等六人逮捕入狱,制造了震惊国内外的"七君子事件"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公朴积极投身于抗日民主运动。在山西,经周恩来同志决定,他担"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同时创办了由他担任社长的"全民通讯社",为抗战宣传教育及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四处奔波。193711月,与沈钧儒等积极筹建全国抗敌救亡总会。12月,和沈钧儒一起创办《全民周刊》,并成立了全民通讯社总社。19381月,《民众动员论》在武汉出版。同月,应山西闫锡山之邀,到山西临汾创办民族革命大学,被委任为副校长,聘请一些进步学者、教授到民大任教。19385月,《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版。7月,为动员全民抗战,将自己创办的《全民周刊》与邹韬奋主编的《抗战》合刊为《全民抗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他冒着生命危险往来于敌后与前线之间。11月他到达延安,并拜会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他组织了"抗战教学团",到晋、察、冀边区进行抗战教育工作,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成书--《华北敌后--晋察冀》,客观公正地宣传共产党、八路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由北方最前线转入西南大后方昆明。194212月创建北门书屋,1944年创办北门出版社。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云南省支部执行委员,并担任《民主周刊》的编委工作。1945年在民盟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民主教育员会副主任。12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召开会员大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1946年初,他与陶行知共同创办"社会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实施民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同时主编《民主教育》月刊。为了迎接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他参加发起成立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被选为理事。在政协会议期间,他经常主持举办各种报告会、演讲会。1946210日重庆各界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旧政协胜利闭幕大会,他担任总指挥。会上国民党特务进行破坏,制造了"较场口血",李公朴和郭沫若等人被特务殴伤,送医院治疗。周恩来曾前往探望。同年5月,社会大学由于国民党反动当局百般刁难被迫停办,李公朴从重庆返回昆明,准备将北门出版社迁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8ea9505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