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弓的境界

2022-07-20 07:3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失弓的境界》,欢迎阅读!
境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失弓的境界

作者:王厚明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9年第06

《孔子家语·好生》中记载,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据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但他阻止下属去寻找弓,他说:我失弓,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找弓呢?楚王能有王民合一的境界,值得称赞。但孔子却认为楚王的境界尚不够大,他说: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在孔子的心目中,楚人与天下人一样,都是平等的,也道出了儒家仁者爱人的境界。

而老聃闻之曰:去其而可矣。(《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老子听到孔子的说法后,说:把人也去掉更好啊。这就成了失弓,得弓,在老子看来,人与天地万物也是一样的,都是造化和自然的平等产物,也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得与失的关系,其天人合一的境界无疑又高了一层。

境界之高下,在于能否摒弃的限制。境界体现一个人的人格胸襟、政治眼光和战略视阈,需要摒弃意识形态、身份地位、物质条件、个人喜好等外界因素的制约。楚王的境界在于摒弃了楚王与楚人的限制,孔子的境界在于摒弃了楚人与天下人的限制,而老子的境界在于摒弃了人与自然的限制,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境界带来的思想格局。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一个人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就需要放大自己的格局,放下名、利、权、色等身外之的困扰,尽力往上走:在精神信仰上登高,在道德修养上超越,在利益诉求上等闲,在大爱情怀上跨界,境界就会豁然为之一宽。 境界之高下,也在于能否除却的困惑。针对楚王失弓,明代《竹窗随笔》中称:楚王固沧海之胸襟,而仲尼实乾坤之度量也,却还不能忘情于弓。这且不够,因为还不能忘情于我,连求所谓都不可得,又如何求弓、人、楚呢?这道出了佛家四大皆空的境界。应指出的是,境界是不可能虚空于社会而存在,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修养,也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精神力量。我们所说的境界是积极能动的境界,而非消极避世的境界,类似于四大皆空、看破红尘,与世无争、无所作为的思想和做法看似境界高,实则无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无益于人的健康成长。只有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追求一种忘我的精神;舍我其谁勇于担当,涵养一种责任的操守;破解矛盾创新有为,砥砺一种发展的情怀,才不致陷于境界的虚空。

境界之高下,还在于能否破除的羁绊。说到底,境界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更是立场问题,有着鲜明的价值观属性。如果凡事淡公利己、私心居上,斤斤计较、毫厘必争,难免跌入俗境,思想也会自我矮化,停留在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功利境界;而心系百姓、克己奉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07ecd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