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的现状及特征等

2023-03-29 23:2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的现状及特征等》,欢迎阅读!
舆情,中国,特征,现状,当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的现状及特征等

作者: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7

1、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增长,呼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社会安全阀机制。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增长带来的社会紧张度升高的现实,呼唤建立更多的社会对话与沟通机制,使人们能在相对宽松、合理的条件下,拥有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制度化的路径或平台。 2、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也有其高发期和低谷期。

3、中国老百姓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是社会民生、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共责任。

4、微博成为社会强大的舆论场,成为社会议程设置的重要策源地。2011年发生的舆情事件中微博成为第一大信息源,占到20%以上,而从传播学的角度看,20%的占比意味着已经拥有主渠道的规模特征。同时微博还扮演着重要的社会信息桥的角色,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程设置的重要策源地,其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不断提升。

5、传统大众媒体在社会舆情的变化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微博等社会化媒介日益对接,共同成为社会舆情生成的哑铃效应

6微力量推动社会改革,微温暖积聚成社会大温暖。社会传统的个体救济转变为政府和民间力量合力的无影灯式社会公益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7、社会族群碎片化,亟需构建社会公共话语平台。 (喻国明/《新闻与写作》) 公正是评论员的职业底线

把好评论操守。写评论是为了鞭挞社会弊端,痛斥不良风气,让生活更美好,还是为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面化,充当一个不光彩的搅局者”?答案显而易见,就是要本着对发展有利、对事业有利、对民生有利、对人民有利、对改进工作有利的原则,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鼓与呼。

提升评论能力。评论能力,是评论员写作评论文章的能力水平。在评论写作中,因为评论员写作水平不高而影响文章立场、观点的现象并不少见。汉语言文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的时候,差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我们在写作中经常碰到词不达意的情形:想要表达的意思,写不出来;不想表达的意思,却往往写在了纸上;或者自认为所写的东西意思表达清了,但读者却不知所云,甚至曲解、误解其内容。所以,熟练掌握运用汉字,是评论员的一个基本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控制评论情绪。写评论与写小说一样,只有思想而缺乏激情,感染力上不去,想让读者为之所动委实很难。但评论毕竟不是小说,可以随意铺张宣泄,恣肆张扬。总体而言,写评论是一件严肃、认真的工作,像虚构、夸大、缩小、猜忌、臆想等手法,都不能出现在评论中。米博华曾说,评论员写评论,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把握住自己的情绪,批评更不能情绪化,因为毕竟媒体影响很大,话说重了,对于被批评的一方就是很大的问题。 (程惠芬/《人民网》) 党报如何沟通民意

分清性质,区别对待。只要对当前的中国社会有深刻认识,你就会发现:80%的中国老百姓走上街头不是反规则,而是要求官员守规则,与西方相反。中国的情形是:你说给10钱,结果只给2块,讲话不算数;西方是你给10块,根据人权,你应该给100块,性质不同。因而不要轻易把事件上纲上线到政治,这是很重要的。

就事论事,不做过度政治化解读。很多突发公共事件,包括群体性事件,当事人和围观民众的诉求都是地区性、行业性利益问题。高明的领导者把带有某种政治诉求的问题化解为地区性问题、行业性问题,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一处置,问题就容易解决。把具体的经济、民生问题政治化,只会激化矛盾,让各种社会压力都集中到一个断裂点上。

第一时间发布真实信息,滚动增加信息。公开是原则。事件发生后,报道中不要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轻易把事件的责任推到上一级。在这方面,不宜轻易跟着舆论走,待到民众情绪稳定下来后,再根据调查追溯上级的责任。 (陈力丹/《人民论坛》) 记者微博的价值和规范

鼓励记者实名开博,给予充分自由的空间。记者可以通过实名微博分享信息、交流感受,培养比较熟悉的网络水性、敏锐的新闻发现能力和跟踪热点事件的意识,既有利于他们使用这种新型网络工具服务于新闻生产,也有利于他们通过网络扩展人脉增加影响,从而提升媒体的整体品牌。

内部备案,目的不为约束,仅为知晓。在媒体组织内部,对已经实名认证的记者微博有必要做适当的登记,主要为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同时,这种备案形式也是对记者的暗示,提醒他们在微博上发言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新闻人身份,不应发表过激言论或其它有可能伤害媒体声誉的信息或观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记者微博可以观点表达为主,未刊发的新闻不宜也不应该提前发布。新闻作品首先是职务作品,要优先通过新闻媒体的平台或官方微博来发布,未经同意尤其没有在媒体上公开发表前,不应该在个人微博中率先披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2da90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