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试卷及答案

2022-03-07 08:0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据挖掘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
数据挖掘,试卷,答案

实用文档

12/13 年第2学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什么是数据挖掘?什么是数据仓库?并简述数据挖掘的步骤。20分〕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发现〔挖掘〕知识的过程。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 步骤:

1〕数据清理 〔消除噪声或不一致数据〕

2) 数据集成 〔多种数据源可以组合在一起〕

3 ) 数据选择 〔从数据库中检索与分析任务相关的数据〕

4 ) 数据变换 〔数据变换或统一成适合挖掘的形式,如通过汇总或聚集操作〕 5) 数据挖掘 〔根本步骤,使用智能方法提取数据模式〕

6) 模式评估 〔根据某种兴趣度度量,识别表示知识的真正有趣的模式;〕 7) 知识表示 〔使用可视化和知识表示技术,向用户提供挖掘的知识〕

二、元数据的定义是什么?元数据包括哪些内容?〔20分〕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在数据仓库中, 元数据是定义仓库对象的数据。 元数据包括

数据仓库结构的描述,包括仓库模式、视图、维、分层结构、导出数据的定, 以及数据集市的位置和内容。

操作元数据,包括数据血统〔移植数据的历史和它所使用的变换序列〕、数据流通〔主动的、档案的或净化的)、管理信息〔仓库使用统计量、错误报告和审计跟踪〕。

汇总算法,包括度量和维定义算法, 数据所处粒度、划分、主题领域、聚集、汇总、预定义的查询和报告

由操作环境到数据仓库的映射,包括源数据库和它们的内容,网间连接程序描述, 数据划分, 数据提取、清理、转换规那么和缺省值, 数据刷新和净化规那, 平安 (用户授权和存取控制)

关于系统性能的数据,刷新、更新定时和调度的规那么与更新周期,改善数据存取和检索性能的索引和配置。

商务元数据,包括商务术语和定义, 数据拥有者信息和收费策略。

三、在 O L A P 中,如何使用概念分层? 请解释多维数据模型中的OLAP上卷下钻切片切块和转轴操作。〔20分〕 在多维数据模型中,数据组织成多维,每维包含由概念分层定义的多个抽象层。这种组织为用户从不同角度观察数据提供了灵活性。有一些 O L A P 数据立方体操作用来物化这些不同视图,允许交互查询和分析手头数据。因此 O L A P 为交互数据分析提供了友好的环境。 上卷 上卷操作通过一个维的概念分层向上攀升或者通过维归约 在数据立方体上进行聚集。

下钻:下钻是上卷的逆操作,它由不太详细的数据到更详细的数据。下钻可以通过沿维的概念分层向下或引入新的维来实现。

切片:在给定的数据立方体的一个维上进行选择,导致一个子方。 切块: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维执行选择,定义子方。

.


实用文档

转轴: 转轴是一种目视操作,它转动数据的视角,提供数据的替代表示。

四、什么是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涉及的内容有哪些? 20分〕

数据变换是将数据转换成适合于挖掘的形式。数据变换可能涉及如下内容 : 1).平滑 :去掉数据中的噪声。这种技术包括分箱、聚类和回归。

2).聚集 :对数据进行汇总和聚集。例如,可以聚集日销售数据,计算月和年销售额。通常,这一步用来为多粒度数据分析构造数据立方体。

3).数据概化 :使用概念分层,用高层次概念替换低层次“原始〞数据。例如,分类的属性,如 s t re e t ,可以概化为较高层的概念,如 c i t y c o u n t ry 。类似地,数值属性,如 a g e ,可以映射到较高层概念,如 young, middle-age s e n i o r

4).标准化 :将属性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如- 1 . 0 1 . 0 0 . 0 1 . 0

5).属性构造 〔或 特征构造 〕:可以构造新的属性并添加到属性集中,以帮助挖掘过程。

五、AprioriFP-growthGSPPrefixspanSPAM算法中任意一到两种算法,挖掘出所有的频繁项集〔表1〕或频繁序列〔表2,并写出具体过程。假设事务数据库D如下:最小支持度计数为220分〕以Apriori算法为例。

Sid Sequence Tid Items

10 10 A, C, D

20 <(ad)c(bc)(ae)> 20 B, C, E

30 <(ef)(ab)(df)cb> 30 A, B, C, E

<(af)cbc> 40 40 B, E





Database TDB Tid 10 20 30 40

Items A, C, D B, C, E A, B, C, E B, E

1st scan

C1

Itemset {A} {B} {C} {D} {E}

sup 2 3 3 1 3

L1

Itemset {A} {B} {C} {E}

sup 2 3 3 3

L2

C2

Itemset {A, C} {B, C} {B, E} {C, E}

sup 2 2 3 2

Itemset {A, B} {A, C} {A, E} {B, C} {B, E} {C, E}

sup 1 2 1 2 3 2 Itemset {B, C, E}

2nd scan

C2 Itemset {A, B} {A, C} {A, E} {B, C} {B, E} {C, E}

C3

Itemset {B, C, E}

3rd scan

L3

sup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50f215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