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亚文化研究综述

2022-04-15 07:2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红”亚文化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亚文化,综述,研究

网红亚文化研究综述

作者:张瑞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0

摘要:新媒体的多元发展为网络亚文化提供多元驱动力,网红群体与新媒介技术的深度结合为创造出对青少年更新鲜更具有吸引力的亚文化呈现方式。不网红为了博出位,增加流量,采用另类的方式引导亚文化从无中心、无经济、自发性向经济性、有中心,以及主动诱导性的转变。正确看待网红驱动下的亚文化,批判借鉴,梳理国内外网红与亚文化的起源,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红;网络亚文化;青少年;价值观

一、基于网红热潮下的亚文化发展及研究国内研究现状

20164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主题工作以来,学术界不断加强对网络文化对国家、社会、个人的作用影响的以及对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的方面的研究。截止201911月,在国内知识资源总库中,关于亚文化的文献有超过1万篇,以网络亚文化为主题进行检索有600篇,而以网红与亚文化为主题进行检索仅有15篇。

我国关于亚文化的研究起源与20世纪80年代中西方在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交流逐渐频繁,因此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从国外社会学转译到中国,早期亚文化的研究状态属于向西方学习的景象,这一时期的亚文化研究普遍将亚文化视为舶来品[1]我国真正开始研究亚文化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如马中红(2011)研究的亚文化的最大亮点是把青年亚文化纳入了主流话语的范围之内。杨鹏(2006)《网络文化与青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1997年网络的逐步发展,网络亚文化的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个时期的网络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幽默段子、网络恶搞等等。杨鹏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网络文化从属于青年亚文化,是青少年在互联网交往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王蕾、许慧文(2017)从网络亚文化在新媒体的平台传播的风格和转型的视角,提出网络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具有弱抵抗性。王夫营、谭培文(2017)从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入手,从改善教育民生需要、构筑网络阵地、畅通对话渠道、完善监管四个方面逐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霍圣录、刘佳瑜(2013)从网络亚文化与高校网络思政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包容平和的心态引导大学生向主流文化的靠拢,吸取网络亚文化积极的部分来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红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见表1)如今,网红能够一对一的在线视频直播,与广大用户深度参与互动,增加用户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带动网络直播的热潮。[2]使网红进入到4.0 IP 时代,网红热潮下的亚文化通过自媒体的包装利用更加具有吸引眼球的方法来体现网红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价值观的体现,但其中价值观的体现中也存在金钱至上、功利和攀比的风气,在网红亚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低俗的元素也包含其中;互联网与商业经济的耦合促进了亚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96d791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