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论文

2022-03-27 11:03: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论文》,欢迎阅读!
多样性,生态环境,自然,生物,论文





自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摘要: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关系密不可分,构成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同时与人类存亡密不可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为了一己私利,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着来自人类的破坏。为了保护地球,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共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与这个脆弱的生态坏境。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人类生存



正文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里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是:“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地球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人类已发现的,未发现的,每天新发现的,每天灭绝的—以至于没人能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让人直观的了解这个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生物。



地球上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可以使得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而物种一旦消失,就不会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一个有着完整生物链的生态环境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影响着生态环境。比如说:在一片草地上,有野兔吃草,有狐狸吃野兔,有狼吃狐狸,有老虎吃狼...它们形成了一个生物链,控制着彼此的数量不至于是其中一种的数量过多成灾。还有个很著名的故事,也收录在了小学课本里的。讲的是北美地区有一片森林里生活着“美丽”的鹿和“可恶”的狼。(我之所以对美丽和可恶加双引号是因为那两个形容词只是人们对鹿和狼的形容,对于自然界来说,他们都是平等的,没有美恶之分。)人们为了使鹿更好的成长便雇来猎人射杀了所有的狼。在段时间内,鹿们没有了天敌,成长的很好。但是很快,没有狼吃掉老弱病残的鹿,森林里的植物很快便不够鹿吃了,大批的鹿死亡。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引来狼群。渐渐地,森林恢复了之前的面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自然界,任何物种的存在总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人为的干预只会适得其反。我们要尊重自然界的选择。






在江河源地区,即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源头区域,有着8000方千米的广大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寒湿地主要分布区。它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物种。源区约有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133249219,牧草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和观赏植物约80080880400,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然而,由于超载放牧、盲目采挖、盗猎等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高寒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危机不断加剧。我们不妨再多想一点:如果人类继续破坏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有一天,那里变成一片荒漠。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来水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那消失背后的后果,我们是否能承担?

在热带亚热带的沿海地区的海边有一种树林叫做“红树林”有着防浪护坡、净化水污染的作用,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在我国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红树林里还有许多的海生贝类,以及红树林内枝叶等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各种浮游生物的滋长,随之而至的是浅海鱼群在红树林带的洄游和出没。但是,由于开发房地产、修建工厂、道路以及围垦养殖等原因,不断减少红树林湿地面积。目前,由于高层建筑林立,已经迫使群鸟活动区域,不得不转移。由于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很多地方的红树林滩涂处于中度以上污染状态,已经严重影响到底栖生物和鸟类的生存,而红树林内的铜等重金属含量,均超出国家海洋水质V类标准。红树林的原始生态环境也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如穿越保护区中心的凤塘河河岸硬质化及水体污染;保护区内野生红树林与人工养殖场杂乱共存;边防巡逻道贯穿保护区等。这都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阻隔,使保护区内鸟类珍稀品种逐渐减少,红树林虫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这一切的一切都向人们展示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生物多样性正在以飞快的速度丧失...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开采。多少草地退化成沙漠,少土地因少了树木的遮挡而被雨水无情的冲刷,多少山地因水土流失而满目疮痍,多少山林因盲目的开采而被夷为平地...然而,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因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贪婪索取,使得草地、林地逐渐消失,但又不仅仅是草地林地的消失。那些原本居住在草地里的“居民”因草地的消失而消失,那些原本居住在大树上的“精灵”因树木的倒下而倒下....使得全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根据已有证据,1600年以来,全球已有83种哺乳动物及113种鸟,即相当于哺乳动物种数的2.1%和鸟类种数的1.3%已经灭绝,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物种灭绝于近150年间。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任何一种遭到破坏,对另一种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然而,始作俑者是我们人类自己,虽然可以暂时从中得到好处,



(但是,我在别的地方有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虽然说生物多样性在减少,是在生态系统内部,基本还是保持一个不变的状态。比如说,40%的物种在减少,40%的物种在增加,20%的物种基本没什么变化。至少,暂时如此。






参考文献:

1、《江河源区主要自然生物资源概述》 作者:徐世晓

2、《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 作者:赵奇 3、《生物多样性_人类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的研究》 作者:杨建新 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 作者:胡小飞

5、《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_进展与争论_ 作者:张全国 6、《再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作者:王国宏

7、《西双版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 作者:郭辉军 8、《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作者:薛达元 9、《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 作者:徐海根 10、果壳网 11、百度百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9d3cc71a37f111f0855b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