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感悟《三条鱼的故事》

2022-12-06 23:3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随笔 感悟《三条鱼的故事》》,欢迎阅读!
三条,感悟,随笔,故事,读书



读书随笔感悟《三条鱼的故事》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三条鱼用截然不同的行动,向我们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第一条是母爱之鱼——海洋深处的大马哈鱼。母马哈鱼产完卵后,就守在一边,孵化出来的小鱼还不能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母马哈鱼忍着剧痛,任凭撕咬。小鱼长大了,母鱼却只剩下一堆骸骨,无声地诠释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正如我们的父母,无论贫穷,无论富裕;无论疾病,无论健康,他们都竭尽所能地关爱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我们的周全。我不由得想起汶川地震中那位至死保持固定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为她那34个月大孩子争取一线生机的母亲。在那样的危急时刻,她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唯一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孩子,那条满含爱意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得多少人潸然泪下。为了子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父母之爱就是如此的伟大。 第二条是是孝子之鱼——微山湖的乌鳢,据说此鱼产子后便双目失明,无法觅食而只能忍饥挨饿,孵化出来的千百条小鱼天生灵性,不忍母亲饿死,便一条一条地主动游到母鱼的嘴里供母鱼充饥。母鱼活过来了,子女的存活量却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它们大多为了母亲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子路借米》《黄香温席》《卧冰求鲤》,今有“板车女孩”黄凤,“小蒙古汉子”赵文龙,茶园姐弟林章羽、何秀巡,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与父母结下了血脉之缘,我们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拉着父母有力的手开始蹒跚学步,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中健康成长……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我们无论怎么敬他、爱他都不为过。

第三条是乡恋之鱼——鲑鱼。每年产卵季节,鲑鱼都要千方百计地从海洋洄游到位于陆地上的出生地——那条陆地上的河流。央视动物世界曾经播放了鲑鱼的回家之路,极其惨烈和悲壮。回家的路上要飞跃大瀑布,瀑布旁边还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大瀑布的鱼多半进入了灰熊的肚中;跃过大瀑布的鱼已经筋疲力尽,却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的猎食。只有不多的幸运者才可以躲过追捕。耗尽所有的能量和储备的脂肪后,鲑鱼游回了自己的出生地,完成它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谈恋爱,结婚产卵,最后安详地死在自己的出生地。来年的春天,新的鲑鱼破卵而出,沿河而下,开始了上一辈艰难的生命之旅。

故乡永远是我们的家之所在,无论飘得多高,飞得多远,终有一天我们还是要踏上这条回家的路。这里有生养我的父母,这里有我热爱的土地,这里永远是我们心之所向。叶落归根,这是自然规律,更是人生的规律。余光中的《乡愁》之所以能引起大家感情上的共鸣,不正是故乡的这份牵绊吗? 我们应时刻铭记着三条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bf281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