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22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

2023-05-01 03:3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2022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欢迎阅读!
作文题,高考,全国,2022

浅谈2022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

一、总体评价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作文试题延续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模式,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有变”的特点。作文材料选自《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的片段,命题者借助名著经典场景,提炼出了“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的三种模式,“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既突出了炼字的艺术表达效果,又凸显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对“移用”“化用”和“独创”这三个关键词进行深度思考,材料中的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加以拓展延伸,运用发散性思维,筛选合适的材料。由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回归到社会现实,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材料充分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命题角度来看,切入角度新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迁移能力,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引导考生在深刻理解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自信,立足当下,以创新精神走向未来。该命题体现了加强教考衔接,紧密结合了高中语文课程学科的特点,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文材料,启示学生要厚植国学经典,也给教师以清晰的导向,要关注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二、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再现真实情境:介绍《红楼梦》中众人给匾额题名——“翼然”直接移用,与佳境不符;“泻玉”借鉴化用,直白俗套;“沁芳”根据情境独创,更为新雅。第二部分是写作引导。上述三种题名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考生要基于这三种方式引发的启示,由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内涵,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拓展到诸如经济、文化、哲学等更广阔的领域。“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命题者并非要求考生根据自身对《红楼梦》的阅读储备进行写作,而仅仅是就着《红楼梦》中一个给景观命名的“现象”做思维迁移,


写作要紧扣题目所给材料,但不能局限于材料本身,要从《红楼梦》本身发散出去。“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这个写作提示要求考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来建构作文,不能宿构套作。题目语料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但经过命题者的加工,呈现出一定的限制性。材料中并没有否定任何一种取名方式,三种方式各有千秋。因此考生对于三种创作方式,要进行比较权衡,不可简单否定其中任何一种,要呈现出一种思辨性。学生要紧紧抓住引导语,把材料中的匾额题名行为迁移到其他领域,如何应对“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这三种文化行为,可以引申出很多种立意。学生可注重一个方面来谈,也可辩证来谈对“移用”“借鉴”“根据情境独创”三种方法及其关系的理解,谈谈自己的启示和思考。对于题目材料来说,“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启示考生把众人给匾额题名时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扩大到其他领域。每一个领域中都会有很多相关的例子,比如企业管理有对《孙子兵法》的灵活运用,航天领域有对神话人物名字的直接借用等。材料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某种“现象”的思考与感悟,考生需要围绕此提炼出“继承、发展与创新”来写作,从个体的生活到国家发展的蓝图,从传承传统文化、航天圆梦等,多角度地深挖材料的内涵。

三、写作建议

考生在写作时要紧扣导语中的三个关键词,重点关注“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这一句话。考生在分析题目时不要局限于命题材料,只谈论文字内涵本身,避免写成鉴赏文章,要从材料中的文学现象迁移到其他更广阔的领域,再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放眼社会,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个体生命的体验。本题也暗含了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考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对于怎样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根据当今社会的实际与世界的形势,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本题还加强了任务驱动,突出了对思辨能力的考查。命题材料提供了三种模式,考生务必要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材料。命题材料暗含了对三个题名的不同的艺术效果的权衡比较,暗示考生要通过权衡比较,迁移到其他领域,触类旁通。考生需要结合其他领域的相关素材对“直接移用”“借鉴化用”


和“根据情境独创”这三者进行权衡比较:“直接移用”等于没有创新,“借鉴化用”需要一定的智慧,属于有限创新,“根据情境独创”属于完全创新。对比三者之间的关系,用青年的眼光来思考和看待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广度和深度。写作过程要有扣题意识,注意适时点题,选择与学习生活相关的典型的论据,就“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畅谈自己的看法。

三、备考策略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命题注重扩大选材的范围,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为了更好地检验群文阅读的学习效果,作文命题通常选用复合型材料,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对材料进行思辨性解读,提升审题难度,着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落实五育并举,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思考与感悟,倡导文中有“我”。

在高三备考中要根据学情综合运用多种备考策略,充实学生知识储备,广泛阅读,比如通过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或者开设专题阅读课,读写结合。还可以举办班级辩论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构建写作思维体系,序列化训练各种文体的写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思可辨,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题进行针对性的备考,注重真题的研究,以高分作文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写作规律,在阅读中积累,在实践中运用,重视作文的立意训练,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聚焦社会现象,思考现实问题,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思考新时代新青年的成长之道,关注人性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养成多读书的生活习惯,注重素材积累,把国学经典的文章与时文阅读有机结合,夯实作文基础,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对作文进行升格训练,提升文章语言的品质,给学生的思考提供广阔的空间,分项解析作文的每一个环节,让作文更有才气,还可以布置适当的书法作文,美化文面,对作文备考要有整体规划,紧跟命题的最新趋势,了解命题动态,从试题中来,到试题中去,扎实提高作文备考的效能。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c13e0c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