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诸将·回首扶桑铜柱标翻译赏析

2022-09-03 21:13: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诸将·回首扶桑铜柱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扶桑,古诗,赏析,回首,翻译

古诗诸将·回首扶桑铜柱标翻译赏析

《诸将·回首扶桑铜柱标》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前言】 《诸将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大历元年(766年)秋在夔州所作的政论体组诗。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边患却未根除,诗人痛感朝廷将帅平庸无能,故作诗以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境。这五首诗指陈武将们的种种失误,旨在激励他们的爱国意识。第四首记叙南诏、吐蕃连结,南疆不靖,诸将但享爵禄,不图为国效忠。 【注释】 ⒀氛祲:即所谓“妖氛” ⒁越裳:周代南方国名,唐时安南都护府有越裳县。 ⒂殊锡:犹异宠。 ⒃翊:辅佐。 【翻译】 无。 【赏析】 这首承上一首的朝廷用人不当,进而写宦官专权。 联:“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 未全销。 “回首”:杨伦注:前三首皆北望发叹,此首方及南望,故曰“回首”“扶桑”:泛指南海一带。唐时岭南道有扶桑县,属禺州。“铜柱”:东汉马援所立,以为汉之极界;玄宗时,何履光以兵定南诏,曾复立马援铜柱。氛:妖气,指战乱叛离之气。时南诏背唐,与吐蕃连结。广德元年763年)夏历十二月,官市舶使吕太一逐广南节度使张休,纵兵大掠(见《旧唐书·代宗记》“回首”二句是说,回首看到铜柱标志的南方疆界,战乱之气未歇。“越裳”:南方国名,地接交趾,《后汉书·贾琮传》

1


载:交趾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王毒瑁、异香、美木之属。南海明珠:《太平御览·珍宝部》二,《邹子》“珠生于南海。“越裳”二句,说南方各地,因战乱离贰,贡赋皆绝。 三联:“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殊锡”特殊的宠赐,犹异宠。“大司马”即太尉。“总戎”,总兵,即元帅。这里指一般将帅及节度使而有“侍中”之衔的,没有例外,所以说“皆”。其冠以貂尾为饰,所以说“总戎皆插侍中貂”。但最受异宠的是宦官。如宦官李辅国,因拥立肃宗、代宗之功,判元帅行军司马,专掌禁军,又拜兵部尚书;宦官鱼朝恩,因吐蕃攻占长安,代宗幸陕,卫队逃散,有奉迎代宗之功,被任命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专掌神策军;宦官程元振,因与李辅国一起拥立代宗有功,而任骠骑大将军,“尽总禁兵,不逾岁,权震天下”《新唐书·官专》。后来鱼朝恩不仅控制了军政大权,而且兼判国子监,控制了文教大权。朝中公卿无人敢谏。事实证明,从玄宗开始,唐朝的皇帝一代代传下来,认为最可靠的是他们的奴才——宦官。但这种“奴才哲学却毫不留情,他让“主子”们吃自己酿成的苦酒。这就是唐朝中期以后愈演愈烈的“宦官之祸”的由来。 末联:“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良翊圣朝。 “炎风”,指南边疆土;“朔雪”,指北边疆土。“天王地”:春秋时称周天子为天王,以借指当代君主,即《诗经》所谓:“普天之下,奠非王土”。这又联系到上一首中的“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即祖国领土不容分裂、不容他人盘据任何一方。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只在忠良翊圣朝”,只有靠忠良的诸将来辅佐圣朝了。这两句,是勉励诸将为国效命,恢复



2


国家旧有版图。 这一首,主要是指责朝廷失控,军政大权为宦官所左右,诗人正为此心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c88b77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