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国学经典主题阅读教学研究

2022-07-23 15:1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主题阅读教学研究》,欢迎阅读!
教学研究,国学,语文,小学,经典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主题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为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改善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内容散乱、阅读方法随意等问题,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自提出以来,一直备教育界关注。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决定了国学经典在语文学科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立足国学经典教学,探究了其主题阅读开展的方式,希望借此加强国学经典的教学,促进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也对主题阅读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主题阅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且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承担的责任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形成,以此更好地传承文化。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一点上,语文课堂中的国学经典教学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主题阅读教学在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将主题阅读应用于国学经典教学中,将有力地提高其教学的意味,提高学生阅读效率,营造更浓郁的国学氛围,促进其教育值的提升。

一、制定合理的主题阅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在语文学习中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伟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文化传承的统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方面有具体解释。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具体为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小学中高年级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欣赏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了解文章的主旨,体验其意境和情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指导纲要来制定合理的目标,以此更好地达到国学经典教学的效果。

而不同学段学生可以进行不同主题的阅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推荐相关阅读内容,把同一主题的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归类,让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

二、将国学经典的学习生活化

话题是主题阅读教学最关键的要素,是对主题一步一步地分解,最终才能抵达主题。要构建有意义的讨论话题,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要让学生对话题产生一定的真实感和代入感,让学生有话想说且有话可说。否则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共鸣点,引发学生对于生活和生命体验的联结。

比如,月亮,原本是一种存在在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本是无情之物,跟人类的情感本没有联系,但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把明月和思念,把明月和团圆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也具有了话题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月亮”为话题探究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阅读以“月亮”为主的古诗文。在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明月何时照我还”、在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千古名句中去领略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友人的离愁别绪。这样的文化让语文充满了无限的魅力,这样的文化需要我们在语文课上得到充分的理解与传承,而主题阅读又让国学经典的理解与传承更加扎根、更加落地。

随着国人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与日俱增,关于国学经典的栏目也应运而生:《经典咏流传》、《一本好书》、《朗读者》、《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龙的传人》等,让孩子们观看这些优秀栏目,寓教于乐,感受其中的乐


趣。让学生在生活中触摸经典、品位经典、传承经典,反作用于学生影响学生的品质、融入学生的主题阅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提升学生主题阅读兴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魅力无穷。《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包揽了中华几千年仁义礼智信等等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让孩子们以多种诵读方式与国学经典来一个全方位的约会。

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上,定期举行国学经典知识抢答赛、诵读会例、主题诗会,其教学氛围将学习经典的思想深深植入学生心中,让学生从内心出发对阅读产生敬畏感并爱上阅读。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阅读、竞赛、分享会等大大激发孩子们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而不同主题的阅读会利于老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利于孩子们集中精力积累同一主题的知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开展国学经典的各种读书活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建立成就动机的机会,积极生动的课堂更好地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个学生能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体验心理上的满足感,幸福感,造就更美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

不断推进主题阅读,让阅读国学经典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在国学经典的浸润与熏陶下拔节生长,使孩子成为主题阅读与国学经典的受益者和倡导者、推广者。

参考文献:

[1]徐梓.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浅谈国学经典教育之“用”[J].少年儿童研究,2010,(18):04-08.

[2]周凤梅.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价值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e7351dcf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