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大禹治水》课文

2022-09-07 07:0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大禹治水》课文》,欢迎阅读!
大禹治水,课文,小学生

小学生《大禹治水》课文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见到人们受苦,鲧很着急,就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这种土叫息壤,能自生自长,永远用不完,可不定期是堵不住洪水。天帝知道鲧偷了息壤,大怒,命令火神把鲧处死。鲧在临死前叮嘱儿子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和英雄。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篇主体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本课讲述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1


本课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3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经过。5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结果。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eecc1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