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班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班会教案

2022-10-24 00:4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3)班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班会教案》,欢迎阅读!
班会,教案,清明,节日,主题

(3)班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班会教案

“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教案

一(3)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讲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 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 爱社会。

活动准备:

清明节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释题

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 4 4~6日间,正是 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 24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 清明 。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三、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 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 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 只好放火烧山, 他想, 介子推孝顺母亲, 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 :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 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 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四、清明节的古老风俗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1)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 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1 / 21 / 2


(3)班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班会教案

(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 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 ,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 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5)插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 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 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2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 多少?

(1)让学生回忆以前跟长辈去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说说扫墓的经过。

(2)扫墓,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但同学们要明白,我们为了什么而扫?(缅怀英雄的崇高品 ,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提到烈士,说说自己知道的烈士。

4、很快就是清明节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清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放假三 ,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五、诗朗诵

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六、活动总结

我们缅怀先烈的崇高品质,虽然他们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可贵品质却永远激励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 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此来告慰长眠地下的英灵。



2 / 2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f1001a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