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辽宁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思考

2022-10-19 06:5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旅融合背景下辽宁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思考》,欢迎阅读!
辽宁,文化旅游,融合,背景,思考

文旅融合背景下辽宁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思考

作者:关

来源:《中国市场》 2020年第26



昊,栾

(沈阳城市学院,辽宁 沈阳 110112

[ ]文旅融合是目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势。在此背景下,辽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要以地域文化为原动力,创响“辽河文化”文化旅游品牌。辽河文化是辽宁地域文化的元素符号,也是辽河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色,为辽宁旅游产业提供了重要文化源头、生动的人文内涵以及浓郁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文旅融合;辽河文化;文化旅游品牌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6.026

以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的文旅融合是目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势。辽宁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坐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凸显地域文化元素,精准定位文化旅游品牌是关键。

1 文旅结合,创响“辽河文化”品牌

2018年,从中央到地方,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融合发展的路径逐渐清晰。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重要的是强化融合发展理念,将文化的旅游性和旅游的文化性有机的统一起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重要内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递渠道,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文旅融合体现了文化创造价值与旅游体验价值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一种传统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旅游+文化”的新型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文旅融合是助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彰显优秀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此背景下,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成为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辽宁的文化旅游产业要立足于辽河流域独有的山水风光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地域文化为原动力,创响“辽河文化”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2 深挖内涵,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

辽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辽宁地域文化深深植根于辽河悠久的灿烂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中。只有深入发掘辽河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赋予辽宁旅游资源更多的个性化和标志性特征。

2.1 辽河文化为辽宁地域文化提供重要文化源头

辽河是辽宁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营口金牛山、阜新查海和朝阳牛河梁等遗址的发掘为代表,辽河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已为众多学者所认可。


辽宁历史悠久,文化渊远流长。旧石器时代晚期,以辽河流域为中心这一片,文化发展走在前列,从而为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前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距今四五十万年前,辽宁就出现了人类活动。辽宁营口大石桥发现了距今28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及遗址,是中国东北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阜新查海遗址是一处距今8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出土有迄今中国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中国也是世界已知最早的真玉器,被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由此,辽宁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其后的红山文化时期,玉文化更是达到发展的高峰。沈阳新乐遗址距今7000余年,显示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朝阳牛河梁遗址距今5000年,大规模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及出土的大量玉器、雕塑表明这里曾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将中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这些辽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有着诸多文化亮点,彰显出鲜明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具有巨大的研究、开发、利用的发展潜质。

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辽宁地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辽宁打造“辽河文化”文化旅游品牌,以旅游为文化的传播载体,厚植辽宁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弘扬传承优秀辽宁文化,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2 辽河文化为辽宁旅游资源植入生动人文内涵

辽宁的历史文化,自燕据辽河流域以来,就在汉族的不断迁徙与多民族的政权更迭中开发、前进和发展。秦开却胡千里,辽宁全境进入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版图,把幽燕文化带到了辽河流域。秦汉以来,匈奴、鲜卑、高句丽、契丹、女真等族此消彼长,先后建国,在与汉文化的碰撞交汇中走向融合,从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具有鲜明突出民族性特点与优点的地域文化。

辽河古族东胡的后裔鲜卑人建立的强大的“三燕”政权,以辽宁朝阳地区为中心创建了功绩卓著的三燕伟业。崛起于辽河上源的契丹人所建立的辽王朝,在统治中国北方二百余年里创造了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习俗信仰。肇始于辽河流域的满族建立的大清王朝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辽河流域也是历代王朝统辖和经营东北的基地。辽金时期,东北与中原的联系古道辽西走廊得以开发,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冲突碰撞的前沿和交界。明代在中国北方修筑起长城防御体系,其中辽宁境内的虎山长城是其东端起点,九门口长城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的水上长城。清代,因盛京是为开国之都、祖陵之地,形成清帝东巡这一独特制度,对加强东北与中原的联系,推动东北地区的开发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辽河流域众民族的起落沉浮,推进了文化的发展,也积淀了辽宁丰厚的文化遗产。辽宁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地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这些文化遗存印证了辽河流域历史人文发展的轨迹,丰富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内涵。辽宁打造“辽河文化”文化旅游品牌,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把民族文化特色融入旅游开发中,从挖掘地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发挥特色文化着眼,进行高品位旅游文化建设,把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整合进旅游项目中,点亮融合地方文化元素的辽宁文化地标,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2.3 辽河文化为辽宁旅游产业增添浓郁地方特色

辽宁自古是多民族文化交错互融的地区。历史上,乌桓、鲜卑、高句丽、靺鞨、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相继成为辽河流域的主流民族势力,对辽宁地区的风俗形态构成重要影响。直至清康熙中期以后,由于国内形势逐渐安定,本地区二百余年无大规模战乱,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文化得以正常发展,开始适应各方面环境,形成以满汉融合为基调的地方民俗文化特征,并延续至近代[2]


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区,本来就有深厚的满族文化土壤。满汉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生活礼仪、喜好禁忌等方面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满族的萨满祭祀、婚嫁礼仪、丧葬习俗,以及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岁时节令习俗,集民间信仰、商贸、游赏于一体的庙会,在今天依然是辽宁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锡伯族、蒙古族、朝鲜族的存在也丰富了辽宁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是独特而不可替代性的旅游资源。“民俗旅游”具有质朴的民间性、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文化背景的可靠性、情趣的乐观性、时空的混融性等特点。[3]辽宁打造“辽河文化”文化旅游品牌,对辽河民俗旅游资源深加工,保护并拯救濒临消失的珍贵民俗文化传统的同时,把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全方位民俗体验旅游项目,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提高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文旅融合多渠道发展。

3 结语

辽河文化是辽宁地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也是辽宁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色。辽河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成就是辽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其早期文明遗存为辽宁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源头,多民族聚合的历史文化为辽宁旅游资源植入了生动的人文内涵,独具特色的风俗形态为辽宁旅游产业增添了浓郁地方特色。深挖辽河文化内涵,创响“辽河文化”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彰旅、以旅促文,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J].考古,199112):1109-1118.

[2]林声,彭定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辽宁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3421.

[3]陶思炎.略论民俗旅游[J].旅游学刊,19972:37-39.

[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文化旅游品牌塑造与推广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LSLKTJDYB-048)。

[作者简介]关昊(1990—),女,满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辽河文明史;栾薇(198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辽河文化、旅游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a268e38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