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画像丰子恺散文

2022-12-20 10:3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自画像丰子恺散文》,欢迎阅读!
丰子恺,自画像,散文

我的自画像丰子恺散文

丰子恺的《若有所思》作于194710月,是画家用纯白描手法勾勒的一幅自画像,由丰子恺的得意门生胡治均所收藏。

细观此幅画像,发现其左下角除注明作画时间外,还签有“Tk字样。“Tk”是“子恺”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zk”的别写。丰子恺采用的是当时比较流行的罗马拼音的注音方式,汉语拼音的“z用罗马拼音写作“Ts”,于是丰子恺就用“Tk”作为“子恺”的拼音缩写,用于作品的落款。1924年,丰子恺用“Tk”的落款,在《我们的七月》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当时丰子恺只有27岁,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打那时起,他作品画面上都有“Tk”的落款方式。不同的是,在《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画面上的“Tk”加了一个圈,其后作品中的“Tk”,则不再画圈,只顺手写在画面的某个角落。

这帧自画像,是画在“缘缘堂画笺”上的。“缘缘堂”是丰子恺的斋名,系他的老师李叔同所取。丰子恺于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一师,从李叔同学习图画和音乐,并在课余向李叔同学习日文,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18年李叔同剃度,落发为僧,出家后的法名为弘一法师。1926年秋天,弘一法师云游上海,其时丰子恺已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寓居在上海江湾永义里,弘一法师便在昔日学生丰子恺家中小住。一天,丰子恺雅兴大发,想给自己的书斋取个斋名,弘一法师让他裁出许多小方纸片,每个纸片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字,后搓成小纸团,撒在佛陀画像前的供桌上,任取两个作为搭配。结果,


丰子恺连抓了两次,都是“缘”字,书斋遂以“缘缘堂”为名,并请弘一法师写了一幅“缘缘堂”的横额,装裱后挂在永义里的寓所。以后丰子恺每迁居哪里,横批便挂在哪里。1933年,丰子恺在家乡浙江桐乡县石门镇建造缘缘堂新屋,因弘一法师题写的横额太小,遂请马一浮为宅院重新题写“缘缘堂”斋名。丰子恺对缘缘堂情有独钟,他的绘画用纸和书信的用纸上印有“缘缘堂画笺”和“缘缘堂信笺”字样,他的不少文章和出版物都跟“缘缘堂”有着不解之缘。193711月,缘缘堂毁于侵华日寇战火,流亡在江西萍乡的丰子恺得悉后,奋笔疾书了《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等文章,愤怒斥责日军暴行。抗战胜利后,丰子恺曾返回故乡凭吊缘缘堂旧址,并画下了一幅残垣断壁的漫画,上题“昔年欢宴处,树高已三丈”,流露出内心对当年缘缘堂的怀念。现在的缘缘堂,是1984年桐乡县人民政府在原址按照原貌重建的,堂额照马一浮原迹复制。

自画像右侧,钤有一方阴文印章,印文是“弟子胡治均读”。胡治均生于1921年,浙江宁波人,寓居上海。1947年经友人介绍认识丰子恺,结为忘年之交,遂向丰子恺学画学书,成为丰子恺的嫡传弟子。胡治均有一方常用印章,印文就是“缘缘堂门人”。其字画酷似“丰门”,几乎可以乱真。胡治均也是丰子恺绘画的收藏者,数量多300多件,尝以“三百丰画富翁”而自豪。“文革”中胡治均遭难,这批藏画随之遭毁。1969年胡治均被“解放”,立即来到丰子恺陕西北路“日月楼” 住处,互问安危后,胡治均沉痛诉说画稿遭毁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a692b14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