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高翥《晓出黄山寺》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2-12-15 02:1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阅读】高翥《晓出黄山寺》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山寺,古诗文,阅读,赏析,答案

【古诗文阅读】高翥《晓出黄山寺》阅读答案及赏析

晓出黄山寺 ()高翥

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天下春光。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深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备注] 篮舆:竹轿。 宝坊:对寺庙的敬语。

1)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说道“杖藜切莫匆匆回去,存有东向春不要忙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重新认识?恳请融合全诗谈谈你的认知。 参考答案

1)可以分后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故事情节与写景,归纳整体表现了山间的美景,详尽描写了山下的田野风光;最后两句为第二层,议论抒情,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幸福小自然的无穷留恋之情和精辟的审美体悟。

2)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眷恋之情,并抒发了生活中的一种审美体验:欣赏美景需要心境闲适,细细观摩,慢慢体味,只有这样才能深入领悟美的真谛。 赏析:

《晓出黄山寺》描写了青水秀的春色同寺庙里沉静肃穆的气氛一比较,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自然心情更舒畅,兴致愈勃发,所以诗中处处透露了诗人的欢欣愉悦之情,以及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眷恋。

篮舆,及竹轿;宝坊,就是对寺庙的敬语。作者首句即为点题,表明自己天一下集便乘竹轿返回寺庙了。这里没奥德格用膳寺庙的原因,宋代和尚多存有能够诗者,有些历史使命还非常大,作者也许昨夜就是与黄山寺一位诗僧互相切磋诗艺,深入探讨哲理,小有所得,余兴尚存;出来的庙门,又见到一路春光扑面,春色宜人,因此格外高兴。“野塘山路天下春色”一句,归纳了下山途中的景物。这里作者之所以没仔细观察勾勒野塘边、


山路旁的景色,就是由于天刚下集,景物尚在深邃之中,不必看看得深刻,加之作者又就是搭乘竹轿,不比步行能够驻足观看细赏。但一个“天下”字,见到一路望著诗人眼帘的尽是芬芳的春光,已不足以表达出来满怀惬意之情了。

山路曲曲,松林层层。从“穿松影”一语可见下到山脚,登上坦途,太阳已经升起了。黄山寺已被层峦叠翠所遮,只从山颠云际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的钟声。山之高、林之密、路之远,尽在不言之中。

越下山去,“平陆”的春光与“山路”较之,又存有动人之处。颈联及“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深深黄”,写下了春日田野风光的特征。一条小溪,绵延坎坷,碧波荡漾;溪岸两旁,郁郁葱葱,碧草吐芳。草在岩上蓝,水CNH下绿,就是水绿了草?还是草映蓝了水?一片片菜花翻波大浪,一排排杨柳婀娜多姿,菜花徐得淡,柳丝徐得淡,明暗相间,薄吻合,协同人与自然,犹如画境,真堪称”迷人春色不须多”。置身于这生气盎然的一片大好春光之中,谁人能够不动情呢?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诗人在撩人春色的诱下,终于从竹轿上走下来了。他不满足于“坐轿观花”,而要拄上藜杖,漫步田野,细细地欣赏体味。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春天里的万紫千红,匆匆流览,岂能深刻体会到个中三昧?所以诗人劝告同行之人,“有伴行春不要忙”。这里既流露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眷恋之意,又谈出了一种生活中审美的经验;在观赏美景时,应该保持一种高度闲适的心境,细细观摩,慢慢体味,才能深入认识美的事物的真谛,而不能走马观花,浅尝即止。作者在《天台曹园》诗中也说:“平生看花法,不学蜜蜂忙”。蜜蜂采花是为着酿造蜂蜜,实质上是一种追求功利的表现;诗人赏花是为着审美,而审美在形式上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自由的观照,而不是一种功利的欲求,所以审美时应该抛弃功利之心,进入一种专注忘情的境界。也许,诗人昨夜在黄山寺庙同和尚谈论的正是这类道理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ab75648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