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端午节主题:端午节的由来

2022-04-05 23:4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端午节主题:端午节的由来》,欢迎阅读!
端午节,由来,幼儿园,主题

端午节主题活动:端午节的由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 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图片、由来、故事、龙舟和粽子和其他习俗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配合图片讲述《屈原的故事》。

读传统名篇《离骚》,孩子听不懂,父母在身旁解释,在经典中,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

2、端午的习俗:教师出示PPT图片

师: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出示图片) 1 挂艾叶菖蒲

端午节,古人有悬挂艾草于门上的传统。在寻找艾草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对传统习俗有了深刻理解,还认识了什么是艾草。

2)赛龙舟

锣鼓喧天中,人们加油呐喊,只见一艘艘龙舟像箭一样的穿梭过江面,一定是端午节难忘的画面。

3)吃粽子

全家一起包粽子。端午节大家离不开吃粽子。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讲为什 么要包粽子,粽子的由来也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投江殉国。在其乐融融中,传统美食。

4)佩香包 5)五彩绳

五彩绳中包含着长辈们对孩子的祝福,很多地方有端午节给孩子系彩绳祈平安的传统。

6)教师小结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


“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別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acf94b2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