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志锋:乡村的黄昏

2022-08-21 01:23: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鹿志锋:乡村的黄昏》,欢迎阅读!
乡村,黄昏



鹿志锋:乡村的黄昏

夕阳西下,黄昏降临。乡村,这上帝创造的原始而永恒的人类家园,此刻滋润在黄昏霞光里,朦胧的景致保留着古朴和典雅,仿佛泊在淡淡的凄伤中,作最初的回忆和最后的遐思。是因为世纪末的来临,还是由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垂暮的逼近?可无论如何,这乡村的黄昏,这黄昏的风情,多么迷丽和诗意。

垂泪的夕阳无限哀恋,如血的瞳眸流露最后的祈祷。村庄、田野、远山、近岭、河流、天空、云霞,以及各类花草树木,此刻淡泊而宁静,似乎守望在自然的宿命中,沉思,全都有了哲人的深邃和诗人的优雅,牛和羊卧在夕阳金色的泪光中,噙着青青草枝,凝眸远眺,反刍着田园命远的幸与不幸。风起叶动,吹响蝉声。夕阳在蝉鸣中缓缓埋首于紫檀色的圆寂。哦,这最后的乡村黄昏图将在中国画风中,定格成二十世纪最美丽的珍藏么?

黄昏的霞光中,几个乡下老人悠然闲话着。也许他们不懂得老子的自然哲学,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天地人的道理,但他们在乡村生活了一辈子,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犹如一棵老槐树,直到垂暮之年依然不离开生养的土地,根须深扎,永远和自然融为一体。而城市的老人,则或在水泥阳台上发呆,望着狭窄的天空,或在装饰无宁说是封闭很严的居室徘徊。一位作家说,人离开土地时间长了,就应接一接地气,不然生命就异化枯萎了。是的,一切生物离开土地与气息就要枯萎,人也一样。应该说,乡下的老人要比城市的老人幸福,也许物质生活差,可得天独厚着土地、空气和阳光,永远与自然在一起,与天地合一,可谓幸矣。

一群光屁股的乡下娃娃,在草地上追逐嬉戏。他们无所顾忌,不怕土沫和草汁弄脏黝黑的身体,只顾玩得野性和开心。其实,小孩儿最亲近自然,他们天生就喜欢在自然怀抱里成长,与鸟兽虫鱼共自然,共自由,心灵始终荡漾着自然美妙的潮音。然而随着某种反自然的教育和驯化,人一旦成人,便渐渐疏离自然,淡漠了兴趣,除了生存的艰难,主要是因为背弃自然与人性的所谓文明的异化,陷入为各种人际矛盾和功利名份而交织的苦恼之中,无遐顾及自然。这实在是人的不幸。许多人老之将至,满怀恩怨,叹息说人要永远如孩子一样那该多好。而真正的诗人,生命里充满了自然情趣,田园风情,煞是幸福,也正缘于有一颗亲近自然的童心,这和哲学上的“返老还童”现象同理可证。此刻,这群光屁股的孩子,尚没有套上现代文明服装的华丽,原始而纯朴,自由而欢快,而让人忧心的是他们并不真正懂得黄昏落日的意味。

凉风从树叶上飘落,掀动思绪。 虫鸣从草丛中传来,伴和心弦。

我躺在院中的床上,躺在乡村这人类最初的摇蓝,躺在黄昏里。 我不翻书,就读到自然的风声雨音,自然的深厚韵味。 我不放喉,就唱出生命的浅吟低唱,生命的深层诗意。 又有什么更比这接近自然的真实和美妙的永恒呢?

一只鸟儿在树丛下的晚辉中飞翔。

是寻找恋人?还是眷恋日光?抑或是仅为了赠我一粒灵感的种子?


她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地飞着。她无论怎么飞,都有一种自由的姿态,潇洒的诗意,哪怕带着悲伤。

鸟是自由的么?也许不完全自由,因为任何生命都有其自由的局限。可她永远属于大自然,永远生活在大自然中,却是人类无以伦比的。

当社会的各种枷锁,桎梏了人的正常自由至于伤害,是人自由呢,还是鸟自由呢? 又一只鸟儿飞来。

她们一块儿飞翔着,并且快活地鸣叫,忽地飞向迷丽的远方„„

夕阳完全沉没了。

乡村的黄昏曲到了尾声,而乡村的夏夜伴着虫的低吟浅唱降临了。

一尾新月挂在天空,而星子们相继苏醒开始演奏闪烁的琴曲。乡村,这上帝创造的人类家园,聆听着天籁聆听着自然的祷告与祝福。

呵!对乡村的污毁便是对家园的污毁;乡村的末日,难道不是人类的末日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064b82f7ec4afe05a1df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