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棚地温的十个方法

2024-02-08 15:48: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高大棚地温的十个方法》,欢迎阅读!
地温,大棚,提高,方法

提高大棚地温的十个方法



冬季封冻前在蔬菜大棚内的地表上铺30厘米厚的防寒草,如稻毛、稻壳、树叶、豆皮、粉碎的植物秸秆等,可使冻土层厚度由1.6米降到30厘米左右。若是冬季不扣膜,不做水泥、钢铁立柱的大棚,在早春扣膜前可将防寒草点燃,使之慢慢燃烧,既可化地,又可补充钾肥,对防治病虫也有一定作用。



一些加温的大棚,早春扣膜后,先将大棚封闭严密,在晴天的白天,早晨晚一点揭开大棚的覆盖物,利用太阳直射光,再配合炉火加温,使空气温度尽可能提高,以气温提地温;晚上早一点盖上保温覆盖物。



在大棚内的耕层土壤封冻前,可从大棚的一头开始挖床,深度25厘米,将床底清平,床内铺上30厘米厚的防寒草,踏平,回填耕层土,再将第二床的耕层土挖到第一床上,将床底清平,铺上防寒草,再将第三床耕层土挖到第二床上,再铺防寒草,这样依次将耕层下全部埋入防寒草。防寒草不仅能隔断地下凉气的上升,也可减缓耕层土壤热量向下传导,从而大大提高耕层土壤的温度,而且在防寒草腐熟分解的过程中不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还可不断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待开春耕层化透后,结合施肥、挖地再将防寒草铺到耕层下。



蔬菜大棚施肥整地以后,将极薄的聚乙烯薄膜紧密地贴盖于畦或垅的表面,在晴天的白天,太阳的直射光穿过薄膜使地表土壤获得太阳的辐射热,表层土温升高,通过传导作用逐渐向下提高土壤的温度。另外夜间土壤中的热量不断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棚内散热,这部分有效辐射被地膜所阻隔,绝大部分不能散失到大气中去,这就更加速了土壤温度的提高。而且地膜栽培还有减少土壤水分蒸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效、抑制杂草、增强抗病能力、早熟增产等作用。






播种前打的底水必须用开水,播种后覆完土马上覆盖地膜,以保持较高土温;苗床用水应事先预热,使水温达到25左右后使用;大棚内的灌溉用水应在大棚内设置水箱预热3-5天后再灌。要用有机活化营养系列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海力宝、内钾德等冲施,可显著提高2-3以上。最好采用膜下滴灌、渗灌、软管微灌等新的科学灌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灌溉对地温造成的影响。



在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内的气温提高2-4,地温提高1-2在大棚中采用塑料薄膜做成二层幕,于夜间覆盖,可使棚内气温、地温平均提高1-2在大棚四周覆盖一层1米高的草苫子,亦可使棚温提高1-2



高垄表面积大,白天接受光照多,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也多,因而升温快。但垄不宜过高、过宽,一般以高15-20厘米、宽30厘米左右为宜。



保持棚膜清洁,增加进光量棚内的热量。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当阳光透过棚膜进入棚内时,由于温室效应,使一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而棚膜上的水滴、尘物等对棚内光照条件影响很大。棚膜上附着一层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20-30%;新薄膜使用2天、10天、15天后,因沾染尘物可使棚内光照依次减弱14%25%28%。可见,保持棚膜清洁,有利于增加进光量,提高棚室温度。



在塑料大棚内燃放沼气,可以增温补气(即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据在大棚黄瓜、番茄、青椒、菜花等蔬菜上试验,一般可增产20-4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1efc9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