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文本解读

2023-03-18 15:3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文本解读》,欢迎阅读!
下册,解读,语文,文本,年级

2020年秋季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中的教材文本,从独立的文学作品变成课文,承载了对教育思想、课程标准的诠释,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角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与文本对话又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与教材文本对话,解读文本时,需从文本的视角、作者的视角、读者的视角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

从文本的“流”(结构)来看,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没有进的,就自投苦海。文章先是提出来一个人生中经常要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一个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贫”“老”“死”,告诉我们是:身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了为什么身背未了的责任最苦。接着又阐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最后阐述了“最苦”与“最乐”的关系。文章先分后总,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给人的启迪深刻。真正让人明白了对于每一人来说,无论是家庭的,还是社会的、国家的,责任是不可退却的,要“处处尽责任”“时时尽责任”



从作者的视角来看。作者表现了“先否定、后肯定”的言说方式下的 “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心,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的那种民族责任感。在文本教学中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仅要始终把握住“要把责任揽在身上”的“无入而不得”的情感,而更应该让学生懂得“责任”是不能“躲”的、否则“永远不能解除”的道理。

从呈现的内容来看,浅显易懂,细微小事与宏观人生哲理交相闪现。作者从每一个人所要面临的问题出发,生老病死、答应办事、欠债还钱等这些平常事都要面临着一个问题——背负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从而推及到家庭、社会、国家,以小见大,阐述“最苦是责任,最乐的也是责任”的大道理。

从情感的抒发上,作者旗帜鲜明,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位先贤的人生的追求,“君子有终身之忧”的苦,“死而后已,不也远乎”的乐。这不正是作者那颗拳拳之心真实写照吗?

从读者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一名九年级的学生,学了《谈生命》这一篇议论性散文,对议论文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对人生的体悟的经验很少或没有,对梁启超的了解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少年中国说》,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文中俗语、古语、名言的意思与作用,我们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态度对现今社会的学生的一种人生观的影响。现今社会的学生,“怕苦,怕累,不怕死”,逃避责任感。

阅读本文可以感受那个年代经受文化熏染陶冶的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有每一个具有民族责任感的人“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521b51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