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

2023-04-14 19: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终身学习》,欢迎阅读!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

一、关于终身学习的定义和内涵

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60-70年代,199411月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采纳,将终身学习正式定义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获得他们的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在对终身学习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中,生存概念是其核心。它突出和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体在社会的支持和引导下,在其一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以求得个体内部的变化及意识、行为的改善,从而不断提高其文化素养、社会经验和职业能力的社会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个体上的表现是成人期以后的教育和学习状况,体现在社会上的表现是学习观念的根本性改变,即把学习从单纯接受学校教育的学习中扩展开来,从少数人的学习扩展到所有人,从阶段性的学习扩展到人的终身,从被动的学习发展到主动的学习,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所有人终身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而,终身学习实则是一种生存的概念,应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二、终身学习正在成为人们的生存概念

9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国家经济的调整,终身学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以电脑、信息通讯网络等为代表的生产企业风行于世,它以日新月异的态势挑战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依赖于高科技的发明创造,依靠智力,依靠知识。随着一些国家经济的调整,对广泛的技术进步、经济与社会各部门相互之间依存和联系带来的发展机遇期望很高;对个人技能、态度和性格倾向的作用也日益重视。智力密集型的生产取代了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其生产效率大大高于从前。现代化由传统工业向知识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人估算,目前人类社会获得的科技知识9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的。未来 3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总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0倍。据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研究发现,到2010年,10名工人中只有1人干体力活。而有人预计,这个比例到2020年美国将进一步下降到1500,到那时,美国将以2%的人口生产出足够全国消费的粮食,2%的人口生产出所需的工业产品,也就是说,少数人用少量时间生产出全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数人将用大量时间从事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美国著名学者,原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R·Hutchins)在其《学习社会》一书中强调教育的根本




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而是应该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善。如果不把人性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彻底地转变以往的传统价值观,那么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也更谈不上学习社会的创建。所以,人们积极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追求自身的完善,以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内在需求,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正是适应了这一时代需要。从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的思想观念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追求教育终身化和学习终身化,重视社区参与教育活动,进而创建学习社会,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且。终身教育,特别是终身学习,正在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一种生存、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如何使终身学习成为21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国对终身学习的认识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晚。199591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务院1999113日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19996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囤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运用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2004210教育部制定的 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以上的基础上,概括指出:要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并对这一体系进行了诠释,即: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有机组成的整体。到2020年,要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各类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形成体系完善、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地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规划。要统筹协调社会教育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布局,不断拓宽学校教育的服务功能和范围,逐步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培训制度,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开僻多种途径,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从该行动计划的勾描,我们不难看出今后10-15年,我国构建学习社会的宏伟蓝图。



那么,在这样一个学习化的社会里,人们究竟该怎样学习呢?笔者认为,要引导全社会成员构建学习型社会,要求全体成员以终身学习为生存、生活的方式,应做到以下几点:



()引导国民充分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习型社会发展历程的一条基本线索,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实践




目标。



()进一步建立学习社会的理念,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要实现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确立教育一体化原则,建立一种以学习,以自我实现,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实现学习社会化和社会学习化。



()加大对高等教育改造的力度,高等教育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对其教育标准,教育质量观要进行深刻的变革。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的实施以及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等方面主动与社会,市场接轨,保证所有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开发,并走向成功。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重视成人教育在更新劳动者知识技能、促进劳动者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中的作用,使国民经济发展从整体上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改革成人教育以往单一的补偿性教育向多样性转移,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加强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结合,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逐步确立以学习者个人为主体,用人单位支持,政府予以必要资助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对各种非全日制教育训学分的认证及积累制度。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推广订单式模块式职业培养模式,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推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建设大批实用高效的实习训练基地,开发大批精品专业和课程。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网络学习与其他学习形式相互沟通的体制,加大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国家教育资源服务体系。通过种种现代技术手段将教育送上门,构建处处是教室,人人有书读的理想的学习社会。



()更新学习观念,教会社会成员如何学习,由学会转向会学。首先要树立自我学习的学习理念,使学习个体在没有他人帮助的状况下,去完成由个体自己引发的评价自己学习需要、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评鉴学习结果的过程。使自我学习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78440c172ded630a1cb6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