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与社会人

2023-04-29 05:2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然人与社会人》,欢迎阅读!
自然人,社会

自然人与社会人

(一)自然人与社会人

近代思想史上,卢梭是一个极其独特的人物,思想史上具有如此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性者,实不多见。卢梭思想在他的生前身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同的思想领域如文学、政治、伦理、宗教、艺术教育都感受到了他非凡的冲击力,不同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思想流派也往往不约而同地引他为先驱。但是对他的为人、对他的思想倾向的估价却至今众说纷纭。1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卢梭对于启蒙运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异数,一方面,他是启蒙运动中屈指可数的几位影响最为巨大,思想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另一方面,他在若干的思想取向上又与启蒙运动的思想主流迥不相侔。下面我们就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卢梭的思想特征。

自然与文明、自然人与社会人(或“人为的人”)之间的对立,是卢梭思想中的一个不断重复奏响的主旋律。《爱弥尔》开篇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与1718世纪的许多思想家一样,卢梭也设想人类在进入社会生活以前,曾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之中。霍布斯曾认为,自然法的第一要义就是自我保存,而由于人性本恶,所以在自然状态中人对人就像狼对狼一样,处在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中,人们的生活因此是短促而险恶的。卢梭则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未经败坏的自然人有着明辨是非的本能和种种朴素善良的情感。关切着保存自身的“自爱心”和对于自己同类的怜悯心,是自然人先于理性的两种天然情感。自然人过着孤独的、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们所需极少因而很容易得到满足。自然人过着本能的生活,理性在他们身上远没有发展起来。诸如野心、贪婪、嫉妒等情感和欲望,实际上是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后才产生的。霍布斯等人所说的,恰恰是犯了把社会性情感置于自然人之上的错误。2人类之所以没有永远停留在这么美好的自然状态而步入了文明社会,在卢梭看来,是因为人具备着区别于动物的一种“非常显明的特质”,这就是“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这种能


力借助于环境的影响,继续不断地促进所有其他能力的发展,而且这种能力既存在于个人身上,也存在于各个族类之中。”3自然人有着发展理性、文明、语言、道德和营造社会生活的潜在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为人类步入社会状态提供了可能性,而各种客观条件的作用则使得这种可能性演变为现实。

首先,“随着人类的繁衍,人们的痛苦也就随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由于获取食物越来越困难,出现了多种劳动技能和谋生方式。原来离群索居的个人之间接触日益频繁,因而发展起了一些简单的观念和原始语言,家庭也开始形成。人们也逐渐产生了虚荣、羞惭、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等情感。诸种因素使得私有观念水到渠成地出现了。“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4而引起这一巨大变革的决定性原因是农业和治金术的发明,“使人文明起来,而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金和银,而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物”。5卢梭认为,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开端,人类社会此后的一切变化发展都肇因于此。在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潮看来,人类理性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科学艺术的繁荣无疑都是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具备了应该充分肯定的正面价值。

1就其为人而言,康德和托尔斯泰在卢梭《忏悔录》和他别的著作中看到的是一个无比纯洁、具有天使般心灵和德行的圣徒,罗素和写作《知识分子》的约翰逊(Paul Johnson)看到的则是一个口是心非、虚伪欺骗成性的变态的自恋者。就其思想而论,有人看到的是倡言人之自由和尊严的卢梭,有人看到的则是相反。如罗素在其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方哲学史》中说,如果说丘吉尔和罗斯福是洛克的产物的话,斯大林和希特勒则是卢梭的产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b26926b9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