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泊秦淮》翻译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22-03-31 20:13: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牧《泊秦淮》翻译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欢迎阅读!
杜牧,秦淮,商女,后庭,亡国

杜牧《泊秦淮》翻译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①,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②。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着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着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 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

1 / 3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或为李商隐并提,称为“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题解] 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注释] ①笼:笼罩。烟雾浮在江水上,月光照在沙上,所以都用“笼”字。 ②商女: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它是宋朝时陈朝的末代皇帝后主陈叔宝的作品,是反映宫廷腐化生活的靡靡之音。陈后主每天同宠臣、嫔妃饮酒作乐,政治腐败,终于为隋所灭。 [译诗]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船在秦淮河岸,正临近

2 / 3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酒家所在的地方。 商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3 / 3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b52bd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