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介绍

2023-04-05 22:0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佛寺介绍》,欢迎阅读!
大佛寺,介绍

甘肃张掖大佛寺

张掖,史称甘州,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张掖,是丝绸古道的重镇,甘肃的省名,就是取甘州和肃州(酒泉)这两个地名的首字合成的。

张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国民党元老罗家伦的诗句“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张掖,为古丝绸之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佛教从西向东传入我国时,首先从包括张掖在内的河西走廊一带开始传播,随之佛光普照,佛寺林立,佛塔遍地,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张掖,便有了“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之说。

张掖大佛寺,气势恢宏,香火繁盛,闻名中亚诸国。大佛寺最初叫“迦叶如来寺”又名“宝觉禅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故又称“卧佛寺”。因“寺大、佛大、殿大”,老百姓又习惯称为“大佛寺”

大佛寺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即公元1098年,据传,西夏国师嵬咩有次出外云游,忽闻有丝竹之声,循声寻去,却不见演奏者,疑为“天乐”,后在天乐响处掘得碧玉佛像一尊,于是便在此建寺,后经明、清两朝扩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大佛寺,有名冠神州的“三绝”,一是国内唯一的西夏寺院建筑;二是亚洲最大的室内卧佛;三是保存最完整的《北藏》佛经及般若金经。

建都银川的西夏王朝,把土地肥沃的张掖,作为军需大本营,出于政治的需要,在张掖敕建了西夏皇家寺院——大佛寺,成为今天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西夏寺院建筑。

当时的寺院,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僧客众多,盛名远播。寺院有牌楼、钟楼、前后山门、大佛殿、观音殿、天王殿、藏经殿、土塔九座,充分体现了“九五之尊”的皇家寺院气派。

大佛寺正殿内,安放着亚洲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卧佛安睡在大殿正中1.2米高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打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卧佛为木胎泥塑,金描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侧身而卧,两眼半闭,嘴唇微启。造像丰满端秀,怡静安详,右手掌展放在脸下,左手放在大腿一侧,胸前画有斗大“卐”字符号,梵文的意思是“吉祥海云相”

释迦牟尼卧佛像,造型精美,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自然,相貌祥和,栩栩如生。

《北藏》佛经及般若金经

1445年,明英宗朱祁镇,将正统五年宫版印刷的6361卷《北藏》佛经,颁赐给大佛寺。

时值钦差王贵驻守张掖,他对佛经兴趣浓厚,决定出资将《北藏》的第一部分《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用金泥重新抄录了一本,数千两真金白银书写的佛经弥足珍贵,这就有了今天人们叹为观止的金经。

《北藏》佛经及般若金经,是大佛寺的镇寺之宝,被佛学界喻为“佛学百科全书”“佛国天书”“佛门瑰宝”“稀世珍宝”。这些诞生于明代的经书,历经沧桑,保存至今,实乃奇迹。

金书《大般若经》,以珍贵的绀青纸为本,用泥金书写绘画,绫锦包装,绣有精美的龙纹图案,极其华贵,书法工整秀丽,卷首金线细密,人物云集,场面宏大,熠熠生辉,不仅是佛教法宝,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绘画艺术珍品,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

张掖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有关猪八戒的戏剧、绘画等,都是褒义的,对猪八戒赞赏有加。据导游介绍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张掖,猪八戒娶媳妇的地方——高老庄,就在张掖,因此,猪八戒是张掖的女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c4252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