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2022-03-20 18:40: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家博物馆观后感》,欢迎阅读!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北京的冬天已经来临,瑟瑟西北风刮过脸颊,太阳的光芒带来些许温暖,正是这样一个日子,我们踏上了国家博物馆之旅。辗转几趟公交之后,天安门对面宏伟的国家博物馆已赫然眼前,让人不得不逆着阳光,眯起眼睛正视这个坐落在天安门对面气派却丝毫不输天安门城楼的庞然大物。

如同其他严肃场合,经过了严密的层层安检,来回绕行,终于进入了国家博物馆。并没有像其他来参观的同学一样从头到尾“扫荡一遍”,我们小组决定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认真详细的游览,最终选定——中国古代历史部分。

刚进入展厅,还不太习惯骤然的安静,吸引我注意的是在厅前仿佛蹲坐又仿佛是举着武器向前进发的一尊雕像,看不出那人脸上的表情,仿佛是严肃中又带着点狰狞,想想也是,人的演变毕竟是一步步而来,而此刻的人,想必还是野性的,自然天性偏多,更像是“动物”就这样,中国古代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了,从影像资料来看,那是人还不大懂得穿衣,基本是以裸体示人的,该展厅最早的藏品和展品是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的牙齿,牙齿的化石看起来很尖很锋利,那时人还不会如现在这样把一到入口的食物做得如此精致,只要有一副锋利的牙齿撕咬食物便可生活。观察雕像及头盖骨便都会发现,那时人的额头还不明显,更像是猩猩,而非现代人,逐渐的演化过程之后,额头开始出现,逐渐变宽,修正着人脸部各个器官的位置,变得逐渐协调,人与人的不同与各自的特征逐渐明显。慢慢的展柜中出现了他们打制的石器、采集的树籽、狩猎的禽兽残骸。山顶洞人的骨针和用兽牙、贝壳制成的装饰品,表明人类已开始缝制衣物和有了审美意识。就这样,逐渐出现了青铜器,第一个朝代夏朝也伴随而来。

从夏商到西周,展品感觉大多为青铜器,而且构造出的青铜器大多图案精美,造型各异,不乏龙凤这样中国古代精辟的图案,其实,若是仔细观察也可发现瑕疵斑斑,毕竟是人手工制造,且当时的工具还过于简陋,在对称性上做的稍差一些,却也看得出构造者为铜器所下注的心思之深。不仅如此,青铜器还被用来,在内壁上刻上文字,撰写着当时的历史,或是联姻,或是记录战争,一笔一划的在青铜器上雕刻谈其何等困难?正是前人的路铺的辛苦,才是我们这些后人能够走得如此顺畅而舒服,想到此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特殊情怀。创造历史的人或许并不知道,多许年之后,自己也许无意的行为为“历史大车轮”的滚动注入了多少动力,有多伟大。也许这就是历史。

还未从青铜器中抽身,便踏入了秦的大一统世界。地图上记载着秦统一全中国的路线图,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完成统一之前的计划周密,骤然每个历史人物都有着他的两面性,而对于将全国统一这件事来说,不得不对秦始皇致以崇敬。纵有千军万马陪葬,秦始皇还是明白的,自己终是凡人,即是凡人就逃不过一死,秦的朝代虽繁盛终会结束。

跳过几个朝代而后的隋唐,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时期。当时封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内地和边缘各民族关系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许多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因为内外的相互联系,相互贸易才使得商品的出现,更多的非本地产出品进口,从而逐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看看如今的生活,与周围各国各民族的交流无不密切,而正是这些交流的存在,丰富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

接近2个小时的参观之后,对中国古代史的历史虽称不上精通,却耶略知一二,也许老师此行让我们去的目的并非仅仅去看看我国的历史,更重在于去领悟,有所思,有所感,便是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fd31fc941ea76e58fa04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