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黄鹤楼》和王勃《滕王阁》古诗词比较阅读

2024-03-15 07:5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崔颢《黄鹤楼》和王勃《滕王阁》古诗词比较阅读》,欢迎阅读!
滕王阁,王勃,古诗词,黄鹤楼,比较

崔颢《黄鹤楼》和王勃《滕王阁》古诗词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黄鹤楼》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滕王阁》首联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D《滕王阁》颔联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2.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所作。试结合诗歌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答案】

1B

2.同:两首诗都传达了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自然永恒的感慨。《黄鹤楼》中写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滕王阁》中首联的下


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尾联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异:《黄鹤楼》中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还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故选B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处主要是结合诗歌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处,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比较异同。崔颢《黄鹤楼》,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盖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作以一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王勃《滕王阁》首句写空间是那么兴致勃勃;次句写时间却又意兴阑珊。两两对照,作者用这种手法使读者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末尾两句,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也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先那些、概括出两首诗的情感,然后再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即可。 【点睛】

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346252fc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