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那充满忧伤的七律之首杜甫《登高》赏析

2022-07-16 14:0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那充满忧伤的七律之首杜甫《登高》赏析》,欢迎阅读!
赏析,之首,古诗文,七律,登高

那充满忧伤的七律之首——杜甫《登高》赏析

那充满忧伤的七律之首——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公元712年降生于河南巩县南瑶湾村。虽出生于士族家庭,但由于此时正是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一生可谓如天空之浮云,瞬息万变啊。年少轻狂时悠游天下,与李白、高适等结为好友,同赏名山大川。后为了做官,困居长安十年,得做参军小官后恰遇安史之乱,乱中做官,但时间不长,在西南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但诗歌却像他的生命一样时时地跟随着他,走到哪他写到哪。

他所写作的诗歌大量地反映了他所经历的唐朝的现实生活,所以,后人把杜甫写的诗歌称为“诗史”对于诗歌写作,杜甫也有自己的主张。他推崇诗歌应写实,注重传神;讲究声韵,注重格律,后人模仿杜甫的诗歌写作风格的也是最多的。后来的北宋王朝的“江西诗派”还把杜甫称为其派的师祖。现以《登高》诗为例,我简单谈一谈杜甫的诗歌写作的风格和思想体现。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过四年,大唐王朝已是千疮百孔,杜甫也贫病交加。一日,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想到自己,想到大唐,想到百姓,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引起了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百感交集间就有写作了这首被后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在风格上:

《登高》做为一首格律诗,在平仄和押韵上都有严格的限制,那和谐的节奏、起伏的声调、抑扬顿挫的音律给人一种音乐般美的享受。

一、在节奏上:变化多样。《登高》在音节的停顿上四联均有不同,首联采取的是二二三的节奏,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颈联采取的是四散的节奏,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采取的是四一二的节奏,即万里悲秋//作客,百年多病//登台;尾联采取的是二二一二的节奏,即艰难/苦恨//霜鬓,潦倒/新停//酒杯。不同的节奏通过声音传递出来的时候,会像音乐一样的美。

二、在平仄上:律法森严。《登高》被古人称为七律压卷之作,仄起入韵式,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其句为“平仄平平平仄平”,因“急”是入声故为仄。次句:“渚清沙白鸟飞回”为“仄平平仄仄平平”因“白”为入声,故为仄。三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句“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五句“万里悲秋常作客”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六句“百年多病独登台”为“仄平平仄仄平平”因“独”为入声,故为仄;七句“艰难苦恨繁霜鬓”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八句“潦倒新停浊酒杯”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因“浊”为入声,故为仄。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在押韵上:韵脚统一。《登高》诗二四六八句结尾的“回”“来”“台”“杯”都属于“十灰”韵部,按平水韵押韵规则,韵律和谐,甚是顺口。经过千年的发展,此四字韵母已经不同,令后人读起来疑窦大生,好是一番争论!

四、在对仗上:八句皆对。《登高》诗八句皆对仗,这在古诗歌中是少见的。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但在《登高》诗中,首联和尾联也是对仗的。不仅是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在思想内容上: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精练、含蓄的语言能把融注在诗歌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表现出来。所以,杜甫在写作诗歌时十分注意锤词炼句,在字词的运用上,杜甫也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在成都草堂时他写过这样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了写出好的词句,杜甫可谓是殚精竭虑啊!因为,好的字词是有表现力的,是有张力。而《登


高》诗在字词句上的运用,可谓是杜甫写的诗歌里的代表作,这些字词句把杜甫要说的表达了出来,把杜甫此时的愁情表现了出来。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各联是怎样以字词来表现杜甫的情感的。

《登高》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但情和景是融合在一起的。写眼前所见之景渗透着杜甫的伤时之情。抒发愁情时,又有景物的描写,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情写景。

首联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了六种意象:风、天、猿、渚、沙、鸟。构制出六幅图画,风之急写环境的凄冷,天的高对比出此时杜甫的孤零,清凉的水面预示寒冷的到来,白色的沙滩描画出单调的颜色,“一切景语皆情语”“急”修饰的风,“高”修饰的“天”,用“清”修饰的“渚”,用“白”修饰的“沙”,这样的景色怎不叫人神伤啊!但悲景渲染得还不够,此时杜甫又在上下句歌写了两种动物,“猿”和“鸟”,“猿啸哀”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北魏郦道元写作的《三峡》中的句子: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面对滔滔长江水,怎不令杜甫泪湿衣裳。又见到在空中飞旋的归鸟,久藏在杜甫心中的思乡之情怎不会被勾起。

颔联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写了两种意象:落木、长江,构制出两幅图画。“萧萧下”的应是落叶,但诗人为什么用“落木”呢?在这里,诗人有自比之意,自己多像一个干枯老朽的树干啊!一个垂垂老矣的长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无边”一词在突出自己面对年纪老迈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的无奈之情。“滚滚来”的长江让杜甫想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看到长江水滚滚而去,杜甫内心在哀叹时间的流逝,“故乡,我的河南,我何时能够回到你的怀抱”,一种无法阻挡的愁情滚涌而来。

颈联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上句从空间的角度写自己独自在外的羁旅之苦,离家万里的羁旅之客怎不会产生悲秋之情,从距离上渲染了愁苦之深。下句从时间上写自己的孤病之态。“百年”意为老年,而又是多病之身。“独”字一词的运用写出了漂泊在外的老人无依无靠的艰难处境,此时的杜甫定是孤独感顿生。“登台”照应题目的登高,但又以登台之景写出了自己的伤己之愁。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万里,地辽远也;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回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准确的分析了诗人此时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愁、伤己之愁。

尾联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上句的“艰难”直言自己的现状,也暗指国事的艰难。此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四年多了,但国家百事凋敝,唐王朝已变得千疮百孔。“苦”字不仅写自己的生活之苦、思家之苦、羁旅之苦,也是苦天下的黎民百姓。做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伴随终生的,同样是在夔州所做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对黎民苍生的感情。所以,一个“恨”字,更主要的是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而这种种的愁情用了一个形象性的“霜”字表现了出来。形象真实,富有质感,没有比这再好的字来写此时杜甫的愁的了。古人发愁的时候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借酒浇愁,排遣心中的苦闷,是,由于自己年老多病,不得不戒酒,这就更增加了一段忧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排遣忧愁尚能举杯,而杜甫却杯也不能举,只能看酒杯上布满尘灰,还有比这更大的抽了吗?

伤怀之景,万般愁情,当用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的文字写作出来的时候,一个忧国伤时,哀己怜身的杜甫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620cb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