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艺术考试复习资料

2023-02-05 12:0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风景园林艺术考试复习资料》,欢迎阅读!
复习资料,园林,风景,艺术,考试





理解园林的概念..



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特点、构景方式、了解其对世界园林

艺术的影响.. 空间营造的方式.. 造景的主要手法..

造园要素的了解和运用..

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广东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 北京“三山五园”圆明园; 畅春园; 香山:静宜园; 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各地园林风格:

园林艺术是园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 林学的研究范围: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

造园 四大要素 园林一般情况下都包含着土地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

园林艺术的特点 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园林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 /园林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艺术 /园林艺术是见证历史的艺术

日本传统园林:始于皇家园林;朴素的自然式园林..枯山水庭园是禅宗文化在造园艺术上的凝聚..

意大利台地式园林:特点 1立体的园林景观、2严整的几何布局..3动态的水景..4注重装饰

法国几何图案式园林:整齐、均衡对称、有轴线讲究几何图案组织..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类型:1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华丽富贵..现存为着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2私家园林家园

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精巧素雅玲珑多姿讲究山林野趣富于变化 3寺观园林 当寺观兼有林木草坪水池等园林要素时即称为寺观园林 提点:开放性 稳定性 天然性 神秘性

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不同之处:服务对象不同/规模与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差异还体现在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建筑外观、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上..

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类型

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形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 5/按使用性质分:宫廷园林、府园、陵墓园、公共园林 6/按园林基址和开发形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规则式园林 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有很强的人工特征. 北京天坛 广州天河广场 南泉城广场

二自然式园林 特点:无明显主轴线曲线无轨迹可寻..以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林为代表 苏州—留园 自然式园林基本特征 1.地形:富于变化2.水体: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多以山石驳岸..

3.广场和道路:结合地势;曲折自由4.建筑: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并构

成主要导游线控制全园..5.种植设计: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错落之美;植物整形反映苍老虬劲 6.园林小品:假山、石品、盆景、石刻、砖雕、石雕、木刻等..

园林设计方法 三种根本的创作方法: 1.轴线法 2.山水法 3.综合法 岭南园林庭院

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

林、海南园林等;其中以广东园林为代表..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功能:注重生活享受 立意:务实入世

艺术风格:疏朗明丽;雅俗共赏..求实创新、兼容并蓄;精巧秀丽..

规划布局:建筑围合庭院;园宅融合..

台湾最大的私人园林--“南园”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1. 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2. 小中见大;大中有小;虚中见实;实中有虚..3. 曲经通幽;妙在含蓄..4. 空间的流通对..5. 富有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1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2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3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4运用优秀诗文;追求诗情画意..

传统构景艺术形式: 1、以人工造景为主;天然景观为辅 苏州的网师园、留园、拙政园 2、以天然景观为主;人工造景为辅 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如颐和园、避暑山庄、乐山大佛寺

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1江南园林诗情画意、明秀典雅

2北方园林稳重、敦实、雄伟3岭南园林密集紧凑、物朗轻盈、精巧秀丽、兼容并蓄4巴蜀园林质朴5西域园林少数民族园林、异域风情

我国园林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影响:

我国造园系统是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之一中国、古西亚、古希腊有5000

年的造园历史;素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1980年苏州园林局创作的“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了美国人的极高兴趣;称之为东方园林的佳作..

1999年广州创作的“粤晖园”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设计大奖及最佳展出

..

中国古典园林的局限性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

1、服务对象 2、审美观点 3、生态效应 4、经济

中外园林比较

一、中国古典园林 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 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 二、西方古典园林 几何规则式 重在表现人文的力量 园林要素处理方法:

1置石 审美5标准:瘦


2理水 原则大园宜依水 小园重贴水 园林用水 以静止为主 通常以环弯见 宜曲不宜直

3 建筑 浓厚的民族风格 点景 引景作用 4 花木 园林的毛发 增添生机 园林空间的处理手法 1 分隔 化整为零

2曲折 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 3 扬抑 进入园林主体空间前先经过一段相对闭塞的空间.. 4 层次 在人和景之间增设某种障碍 园林景致处理手法

借景 对景 框景 夹景 漏景 障景 藏景 分景 露景 色景 乡景 题景 天景 借景 分远借 邻借 仰借 俯借 应时而借 5种方法 园林造景与空间处理

景的观赏 视力正常的人明视距离约为25cm..如果要看清细节则20-30m 造景手法

造景: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观赏游览的景观称为造景.. 一、主从手法 配景对主景的衬托一个是对比;另一个是微差..

突出主景常用的手法1主景升高 2中轴对称 3轴端点和风景视线的交点 4对比和调和 5 渐层6 重心处理

层次手法 前景 中景 背景 一般前景 背景是为了突出中景而服务的.. 借景手法 1直接借景 近借 远借 仰借 俯借 因时而借

2 间接借景 借助水面、镜面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 此借景方式可使景物格外深远 抑扬手法

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提高主景的艺术效果.

对景:直接无保留的将景物完全展现;以形成视线的高潮和归宿.. 分景:以含蓄、隐晦的方式使景物深藏不露、欲扬先抑.. 前景处理方法 框景 漏景 夹景 添景 空间的限定及感觉

空间是由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空间限定的方式1围和形成的空间 2覆盖形成的空间 3 凸起形成空间 4下沉形成空间 5设置形成空间 6架空形成空间 7 变化质地形成空间 园林空间的类型

1、平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

2、闭合空间和闭锁风景 人的视线被周围景物屏障的空间称为闭合空间..合空间是内向性的具有很强的领域感..

3、纵深空间和聚景 两旁有建筑密林山丘等景物的道路河流峡谷等所形成的狭长空间叫做纵深空间 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 底面 顶面 垂直面 园林空间组织 一组织空间

二空间分隔 1以地形地貌分隔空间 2利用植物材料分隔 3以建筑物和构筑物分割 4以道路分割

三空间层次 丰富层次的方法:1地形要有起伏 2分隔空间 3 空间互相穿插贯通 4 对比 5曲折 6透视原理的应用

四空间序列组织 1序列空间的含义 一是人的运动具有时空运动的特点 指人的心理随物理时空做出瞬时反应..2.序列空间组织 序列空间分为前导、发展、高潮和结尾几个部分;可归纳为两段式 三段式 两段:序景 起景 发展 转折 高潮 转折 收缩 结景 尾景 三段式在高潮处直接到尾景 园林要素 地形

类型及特征:平坦地形 凸地形 山脊 凹地形 谷底 坡地

一园林地形的功能:地形的美学功能 1主景或背景 2丰富空间类型 3引导视线

二地形的使用功能 1 丰富活动界面 2控制游览速度与游览路线 3组织排水三地形的生态功能 1改善小气候 2改善种植条件 堆山 地形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顺其自然 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3自然、美观、安全..

假山堆叠艺术

1主客分明 2要有层次 3山势起伏 4 曲折回抱 5虚实相生 置石

置石的方式 1特置 2对置 3散置 4群置 二山石与其他方面的配合

1山石与墙面的结合 2山石与园林建筑的结合 3山石与室外楼梯的结合4石蹬道 5山石器设 6山石与植物结合 水体 水的功能与作用

1供水灌溉 2 调节气候 3减弱噪声 4娱乐休闲 5风景价值 水的基本形态及组合

1面的形态 2线的形态 3点的形态 水的形态组合

1自然式 2几何式 3组合式 水景的艺术处理手法

1衬托手法 2对比手法 1势态对比2形态对比 3借声手法 1幽静感 2活泼 3音乐 4点色手法 点色 破色 借色5光影手法6贯通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6cd5bcf4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