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伦理思想差异

2023-04-02 18:2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伦理思想差异》,欢迎阅读!
中西,伦理,差异,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西伦理思想差异

作者:梁群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9

要: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不断出现交融的现象,各国之间的文化传递和交流使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在此发展形势下,比较中西伦理思想的差异,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对丰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加强我国伦理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化;中西;伦理思想;差异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39-02

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不断出现交融的现象,各国之间的文化传递和交流使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下,发现中西伦理思想的差异,将西方的伦理文化精华融合于我国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及伦理思想,对于构建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地理区域位置、民族传统精神、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使得中西伦理思想在主要发展方向、价值取向重点、文化精神侧重、道德传统本位、德与法的主次地位、实现方式与方法上存在具体明显的差异。通过不同方向的不同对比,中西伦理思想的差异逐渐显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

在发展主要方向方面:中国是政治伦理为主,西方是宗教伦理为主。中国传统伦理是以血缘传承为核心的思想。特征是家族、家法、政治三位一体,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确定宗法原理,再把血缘宗法的原理直接上升为政治的秩序。政治伦理思想的丰富与突出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显著特征。封建社会中,随着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领域的延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形成了有机的联系,统治者把家庭伦理移植到政治生活中,从而形成了政治伦理。西方宗教伦理是以对上帝信仰为核心的思想,从人与神的关系出发上升到信徒与上帝的关系,通过对宗教虔诚的信仰使自己的道德逐步获得提高。这就是与中国政治伦理不同的方面,西方伦理与宗教结合在一起,注重人与神的对话,宗教色彩强烈。

在价值取向重点方面:中国注重道义,而西方注重功利。由于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则采取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中国传统伦理取向是重义轻利。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认为,做人首要的就是要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通过长期的道德修养使人保持一种浩然正气,使个人人格逐步达到完善完美。但是另一方面,过于重视道德价值也易使整个社会陷入抽象的道德空谈之中,严重地束缚个性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进步。而西方的道德价值观念与中国有很大差异。西方人强调对物质生活的占有,个人利益的实现,在道德中展现了强烈的功利价值倾向。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以个人利益作为道德标准,认为本性自私的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也就增加了社会公利。一方面,这充分肯定了追求个人利益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合理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高度发达的西方物质文明就是实证;但另一方面,人的个性也随之被金钱的共性所吞噬,在物的统治下发生异化,导致了西方社会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弊端。

在文化精神侧重方面:中国侧重于情感主义方向,西方侧重于理性主义方向。文化精神是文化的深层内核,是透过表层各种文化现象对文化本质的反映。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着眼于人伦关系的和谐,将情感凌驾于理智之上。中国传统伦理主张绝智或者轻智,因而在道德伦理的实现机制上不像西方伦理那样诉诸,而是诉诸情感。如果说西方人是通过而达以理服人的话,那么中国人则通过情感而达到以情感人 一方面,情感主义增强了人际关系中的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但在另一方面,它也往往造成了人们以情感代替或超越原则和法律的弊病,成为法治社会的难题。西方伦理则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它追求的是人与人相处时个人权利的平等和自由,这就决定了西方必须重视知识和理性。所谓理性,就是指人的理智能力,进而演变为认识能力。西方把拥有知识、拥有真理与求善等同起来。在西方人看来,善之所以为善,原因就在于它本身是真的。善只能建立在知识即理性的基础之上。但由于理性主义而轻视了情感的作用,忽视人情味与生活情趣,有时会导致家庭伦理的破坏和亲情关系的泯灭,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在道德传统本位方面:中国以家族为传统本位,西方以个人为传统本位。中国风俗习惯及其道德合理性是由家庭血缘传统和祖先崇拜为基础的,中国人特别强调共同的祖先,中国人讲炎黄子孙,讲龙的传人,讲华夏民族,就是把自己看作拥有统一祖先的共同传人。由于拥有共同的祖先,华夏民族的所有成员,共同构成一个大家庭或一个大集体,这便构成伦理道德上的集体主义。而在西方,古希腊则为伦理道德源头的风俗习惯,其合理性来自于希腊诸神的担保。西方人总是站在上帝面前的一个独立的个体,或者说,人是以个体的身份面对上帝,这既形成西方伦理道德上的个人主义。

在德与法的主次地位方面:中国重道德,西方讲法制。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道德的民族,讲究德治,以德服人,历史上的法家虽不乏法治思想,但其实质是公,合法就是人人放弃私利、私言、私行,这还是道德。中华文化强调的是群体利益,通过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不能为私利而损害群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中国的传统是道德化的法律,以道德为基础,将法律纳入基本道德规范系统。在儒家思想始终占统治地位的情形下,以德治国在中国早已形成共识。即使现在依法治国成为治国方略,但始终不忘德治。而西方是一个法制社会,其传统是法律化的道德,以法律为基础,一件事是否道德取决于是否合法。西方文化重视的是个人权利与利益,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人们的自由不被他人侵犯,维护的是个人权利的正义 在实现方式方法方面:中国重内在修养,西方则重外在竞争。中国传统道德特别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生修养、行为规范中的作用,把自身的内在修养作为治国的根本。在中国,人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践行高尚的道德行为,必须时时反省自己,总结道德体验。而西方伦理思想中,一直主张的是竞争求生存。如达尔文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這种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争主义价值观下,人性是自私的,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是天经地义的,只有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才能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主义因此成为西方伦理精神之一。竞争主义精神重点强调个人的主体性作用,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塑造西方民族勇于进取和敢于冒险的性格特点。但是,过分强调竞争主义精神就会加剧个人主义向利己主义的转化,造成了西方社会中损人利己、人际关系紧张等种种弊病的出现。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中西伦理思想方面的差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往的加深,中西伦理道德思想的精髓将为人们所继承和发展。现在,在世界大家庭中,我们不但要学习西方伦理道德思想中积极的进步的思想和观点,更负有庄严的历史使命,那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的伦理思想并将其向外传播,使中西伦理道德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也在走向融合,伦理学发展也同样。中国和西方的伦理思想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正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高科技讯、电脑网络、基础科学的快速一体化,使世界文化的发展正朝着一体化加速,中西方伦理学面临的问题也相同。正因为如此,伦理学也会朝着适应全人类的共有价值标准而发展,使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现象的伦理思想在全球广泛传播并被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所接受。中西方的伦理思想就是在这种传递和交流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融合。无论各国的文化的互相传递和交流如何日益发展,无论全人类的伦理思想如何日益丰富,世界各国具有民族特性的伦理思想都不会消亡。这种具有民族性的伦理思想不但不会消融或淘汰,反而能够延续下来,既保持各民族的优良传统,又不断吸收现代化的内容。可见,未来世界的伦理思想不会是纯粹全球意识,而将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现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参考文献:

[1]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

[2] 万俊人. 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杨昌济.西洋伦理学[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82e11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