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拓展阅读余秋雨的《我眼中那些写唐诗的男子们——杜甫》(长春版)

2022-04-27 07: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素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拓展阅读余秋雨的《我眼中那些写唐诗的男子们——杜甫》(长春版)》,欢迎阅读!
余秋雨,茅屋,长春,杜甫,唐诗



我眼中那些写唐诗的男子们——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拓展阅读文

余秋雨

杜甫一生,几乎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安史之乱之后的中国大地,被他看了个够。他与李白很不一样,李白常常意气扬扬地佩剑求仙,一路有人接济,而他则只能为了妻小温饱屈辱奔波,有的时候甚至像难民一样不知夜宿何处。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创造了一种稀世的伟大。

那就是,他为苍生大地投注了极大的关爱和同情。再小的村落,再穷的家庭,再苦的场面,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静静观看,细细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他无钱无力,很难给予具体帮助,能给的帮助就是这些眼泪和随之而来的笔墨。

一种被关注的苦难就已经不是最彻底的苦难,一种被描写的苦难更加不再是无望的泥潭。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文人,像杜甫那样用那么多诗句告诉全社会,苦难存在的方位和形态,难承受者的无辜和无奈。因此,杜甫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完整的¡°同情语法¡±的创建者。后来中国文人在面对民间疾苦时所产生的心理程序,至少有一半与他有关。

人是可塑的。一种特殊的语法能改变人们的思维,一种特殊的程序能塑造人们的人格。中国文化因为有了杜甫,增添了不少善的成分。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真正的大事。

与这件大事相关的另一件大事是,杜甫的善,全部经由美来实现。这是很难做到的,但他做到了。在他笔下,再苦的事,再苦的景,再苦的人,再苦的心,都有美的成分。他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或者使苦成为美的映衬,甚至干脆把美和苦融为一体,难分难解。


试举一个最小的例子。他逃奔被擒而成了叛军的俘虏,中秋之夜在长安的俘虏营里写了一首思家诗。他在诗中想像,孩子太小不懂事,因此在这中秋之夜,只有妻子一人在抬头看月,思念自己。妻子此刻是什么模样呢?他写道:“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这寥寥几字,把嗅觉、视觉、触觉等感觉都调动起来了。为什么妻子的鬓发湿了?因为夜雾很重,她站在外面看月的时间长了,不能不湿;既然站了那么久,那么,她裸露在月光下的洁白手臂,也应该有些凉意了吧?

这样的鬓发之湿和手臂之寒,既是妻子的感觉,又包含着丈夫似幻似真的手感,实在是真切之极。当然,这种笔墨也只能极有分寸地回荡在灾难时期天各一方的夫妻之间,如果不是这样的关系,这样的时期,就会觉得有点腻味了。

——我花这么多笔墨分析两句诗,是想具体说明,杜甫是如何用美来制服苦难的。顺便也让读者领悟,他与李白又是多么不同。换了李白,绝不会那么细腻,那么静定,那么含蓄。 但是,这种风格远不是杜甫的全部。“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样的诗句,连李白也要惊叹其间的浩大气魄了。

杜甫的世界,是什么都可以进入,哪儿都可以抵达的。你看,不管在哪里,“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就是他的无限空间。 正因为这样,他的诗歌天地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不仅在内容上是这样,而且在形式、技法、风格上也是这样。他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既承接着他之前的一切,又开启着他之后的一切。

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竟是那么热情,那么慷慨,那么丰美。这就是杜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97af3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