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科的困境

2022-04-29 03:2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共管理学科的困境》,欢迎阅读!
公共管理,困境,学科

公共管理专业 是根据社会改革现实、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借鉴西方国家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先进经验,教育部审批而开设的管理学二级学科。虽然我国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1999年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后,截止2007年招收此专业的高校已增加到300多所。但在着公共事业管理热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不少高校是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不十分了解也不具备开办条件的现实情况下,盲目跟从,纷纷设立该专业。而相对应的客观局面是,中国市场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却并没有随之增加甚至没有完全地打开。因此,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严重生存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专业建设的任务,设计出适合中国特色和适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切实解决其就业难的尴尬局面,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公共事业管理是社会公共组织为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事宜管理学为主,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的综合。

下面仅以作者所在的吉林师范大学近四年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例进行分析。

吉林师范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立于2001年,是新兴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校之一。2005年第一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8%,接下来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四年来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整体就业率呈下滑趋势,并明显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考研率逐年高升,且高于我校平均考研率。高校扩招直接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加,市场需求供大于求,岗位出现短缺。公共事业管理自身不愠不火的发展情况也间接导致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缺少直接对应的岗位和部门。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更好的探寻就业出路,学生只能通过考取研究生的方法拓宽就业渠道。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不招收硕士研究生,生只能通过考取管理类其它专业的研究生或直接跨专业考研,这在无形中给考研学生增加了很多困难。

其次,考取公务员人数并不高。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考取公务员应是该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出路和对接就业方向。但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和公务员招录统一考试,之招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公务员岗位少之又少,本可以通过考取公务员实现就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只能局限于在仅有的几个专项岗位恶性竞争。

最后,进公司企业工作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到公共事业单位就业,按理论上讲才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可实际上,中国非营利性组织和民间组织由于不成熟、欠规范、规模小、机构少等限制因素,能够接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比例也相对对较低,因此毕业生只能另辟蹊径,与其他专业毕业生到企业等就业面相对较广的单位竞争。从整体看,企业的招募方向多为文秘、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与组织运行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专业,很少有真正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这也是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变得越来越狭窄。

二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因素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并不是简单一个原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当前情况分析,造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认可度差

社会认可度差,专业认知度低直接导致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难。公共事业的改革及市场化程度比一般企业起步晚,发展要慢,社会对公共事业的认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2、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 现各高校基本都按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提出的“三级平台课”原则进行课程设置。三级平台课程设置既保证了该专业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又充分展示各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利于 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在具体操作中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面对如此庞杂的课程体系,大多学生在经历长时间的学习后都无所适从,感觉自己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会,可谓“样样通,样样松”。

3、师资力量薄弱,培养模式单一 公共事业管理作为新生事物,各个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师资力量,任课教师都是从相关专业中分离出来。直到今天,全国都还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点,而其他相关专业,如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博士点也比较少,有的甚至是近几年才开办。缺乏专门培养机构和研究人员的现状,造成高学历师资引进困难,现有师资学历层次较低。

目前多数高校仍基本采用系统的“四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他虽然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掌握,但在各高校师资力量单薄,办学条件有限,专业理论不成熟的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扩充和各种专业技能的掌握,专业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4、实践环节薄弱

据调查,各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习监督松散,缺乏规范要求。实习方案中的实习内容专业性、针对性及时效性不强,无法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接轨。加之建立专门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比较困难,在事业单位强调成本的情况下,大多数事业单位不愿接受实习生,长此以往,毕业实习论为学生完成学业而非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形式套路。

5、毕业生自身问题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较不完善,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职业选择中常畏首畏尾,参与硬拼时自信心不足,表现出紧张情绪、过度焦虑。也有的毕业生缺乏主动性,消极等待,听天由命,依赖父母、朋友、学校,缺乏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推销意识,没有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没有看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潜力以及此专业与其它相关专业的交叉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c72e6c7e21af45b307a8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